海能达“智领中国行”泉州站:公专融合成关键通信演进必由之路
导言:5G时代,行业用户需求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语音调度,多媒体传输、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需要确保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融合方案是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的最佳选择,专网和公网将出现更深度的融合,公专融合将成为下一代行业专网通信的新未来。
5G时代,行业用户需求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语音调度,多媒体传输、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需要确保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融合方案是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的最佳选择,专网和公网将出现更深度的融合,公专融合将成为下一代行业专网通信的新未来。
为此,在12月3日海能达“智领中国行”泉州站——“公专融合”高峰论坛上,海能达携手业界合作伙伴,邀请泉州市无线电协会、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等行业著名协会、运营商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专融合的发展趋势。
打造新基座,构建公专融合的新一代无线通信体系
海能达董事长陈清州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对专网通信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海能达近年来一边应对国际局势的各种变化,一边应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需求,海能达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新产品、新业务模式上不断取得突破,以创新的技术引领市场的发展。
(海能达董事长 陈清州)
泉州市无线电协会会长林超礼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很高兴看到泉州诸多优秀的通信企业在海能达的引领下,不断创新,研发了高质量的窄带对讲机,成功应用于铁路、公安、石油石化、能源等行业,共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满足更多行业用户的需求。
海能达中国区总裁助理米荣奎指出:随着国内大力发展新基建,专用通信正在调整中不断深化发展。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建设“数字中国”,通信产业作为基础行业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另一方面,智慧融合(专网窄带、专网宽带和公网宽带)生态良性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专网通信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需构建公专融合的新一代无线通信体系。
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解决方案中心主任何群峰在发表“新基建赋能关键通信”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业界正在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正在加速转型。关键通信将向着多场景、大融合、高可靠方向快速演进,推进多种无线通信体系的开放与融合,未来将以公专融合为基础,打造支撑更高效通信保障和更准确智慧决策的新基座,实现网络融合化、应用宽带化、接入泛在化。
公专融合白皮书重磅发布!多层次、端到端深度融合是关键
针对公专融合大趋势,在本次论坛上,海能达重磅发布了《公专融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旨在通过行业洞察、技术阐述、灯塔用例来深入理解行业用户需求,为行业用户提出发展建议,助力专网通信向下一代关键通信技术转型。
(海能达《公专融合白皮书》发布仪式)
海能达副总裁王可表示,这两年经过和客户共同研讨、打磨,海能达希望能为专网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贡献,通过白皮书及其中的产品、解决方案等,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和用户一起,共同探讨专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共创共享、共同发展。
白皮书指出:公专融合聚焦行业用户需求,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在业务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实现多层次、端到端的深度融合,是关键通信演进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公专融合的标准化将为关键通信行业带来更多的用户价值、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繁荣的生态系统,也必将引领公专融合在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应用。
“应用+平台+网络+终端”的融合方案是关键通信演进发展必由之路
海能达产品战略规划与解决方案管理部解决方案架构师周友伟指出,公专网传统条块化建设模式的问题在于:“烟囱式”每个系统独立建设,不互通、需手动切换,公专不同号、通信无保障,调度及网络与设备管理困难,PoC厂家良莠不齐、专网功能不完善,设备多、负担重。
海能达基于对行业客户业务的深刻理解,提出公专融合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专网与公网的多层次的深度融合,其架构包括业务、平台、网络、终端多层协同。
据介绍:海能达公专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帮助用户分层实现应用融合、平台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同时提供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在多种通信网络上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统一的呼叫控制和调度管理;平滑演进、快速搭建敏捷、功能丰富的通信网络;在同一个平台、多形态终端上实现语音对讲、数据传输、多样化智能应用;让行业用户聚焦业务应用,赋能业务增长。目前,海能达公专融合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消防、能源(电力)、交通(铁路、机场)、物业等多个行业客户。
面向未来,海能达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持续聚焦新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公专融合的新一代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个垂直行业规模商用。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