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前三季度成都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稳中提质
导言:今年以来,成都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24”字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成都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24”字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38.75亿元、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6.2%,高于全国、全省1.0、0.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3%、11.4%、17.6%,两年平均增长7.8%、9.6%、5.9%,分别高于全国1.4、5.8、2.0个百分点。
一、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运行平稳
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建圈强链,提升产业质效。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10.4%、10.0%,两年平均增长3.7%、6.4%、6.2%。
工业稳中有升。
深入实施补链强链固链,精准保障企业稳产增产,1—9月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30户龙头企业产值增长31.0%,四川领吉、巴莫科技等5户企业增长超1倍;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9.2%、20.3%、51.7%。
服务业持续恢复。
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打造便民生活示范区,1—8月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2%;获批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6.3%、64.0%。
农业平稳发展。
深化“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增长2万亩,1—9月生猪出栏296.3万头、增长25.9%,存栏283.1万头、增长9.4%。
(二)市场需求持续回升
聚焦门户枢纽功能构建超大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大通道和成资等市域铁路,提升国际航空港、铁路港能级,有效促进投资放量、消费回升、外贸增长。
投资稳定增长。
围绕强功能建体系补短板,签约引进宁德时代材料等重大项目317个(30亿元以上项目64个),独角兽岛园区、中航锂电等183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效投资占比扩大至81.2%,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2.1%,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93.5%。
消费加快恢复。
升级春熙路、交子等商圈,组织国际车展等展会促销活动,积极对冲疫情反弹影响,1—9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1%,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269.5%、152.9%。大数据显示重点商圈9月场均日客流量1.8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82%,其中消费能力较强的25—45岁人群占64.5%。
外贸较快增长。
1—9月进出口增长12.8%,一般贸易增长30.5%,外贸结构不断优化;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同类第一。新开通国际全货机定期直飞航线5条,中欧班列(成渝)开行1987列、增长21.1%,综合重箱率96.9%。
(三)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完善“蓉易办”“蓉易贷”“蓉易享”等系列政务服务品牌。
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释放。
新登记市场主体47.29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5.5万户、增长25.6%。新经济企业达到55.90万户、增长37.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7家、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新希望成为全省首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1—8月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1.7%、82.8%。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揭牌运行,集聚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12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4.3%,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长40.2%,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增至1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7家、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
(四)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充分放大财政引导效益和杠杆效应,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1%。
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深入实施“三大金融基础工程”和“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社会融资规模增加6463.1亿元,“蓉易贷”普惠信贷规模达25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4.2万笔,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总量增至124家,均居中西部第一位。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13.0%,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4.6%。
(五)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系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强化民生服务保障,扎实抓好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微增0.1%;新增三甲医院15家,建成公办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学位8.8万个,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居全国城市第1位。
就业帮扶力度加大。
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地落实,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9.09万个。
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
及时发放价格补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微增0.1%。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做好企业精准服务和要素保障,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
一是全力提振有效需求
强化重大项目开工促建,大力挖掘城市有机更新、TOD建设、重大交通设施等投资增量,清单式分类推动在建项目贡献更多实物量。提升新消费新商圈能级,促进夜间经济、周末经济、亲子经济等持续繁荣,办好“双十一”等年底重大消费促进活动,加快推动文旅消费回补增长,持续激发城乡消费潜力。有序恢复重要枢纽航线,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争取更多外贸订单,稳定外贸增长势头。健全价格浮动、班列订舱和固定计划线条协调机制,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
二是全力助企纾困稳定生产
实施营商环境4.0政策。拓宽大宗商品进口合作区域,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完善砂石等建材资源专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等创新手段作用,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引导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等业务规模,减轻企业占款压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工资收入调控机制,保持企业用工稳定。超前做好迎峰度冬用能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加大燃煤储备和运力协调。实施城市配电网建设行动,提升电网承载及川西水电接纳能力。
三是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储备
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取向和资金投向,策划更多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包,滚动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强化产业化项目招引,发挥“圈长链长”统筹作用,用好重产基金、科创基金,聚焦关键需求精准配置政策资源,增强项目履约率和落地性。
四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加大就业困难群众、特困群众、“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群体关爱帮扶力度。抓好大春田管和晚秋生产,稳定100万亩“水稻+蔬菜”水旱轮作优势区域生产基地面积,抓好家禽、水产品等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强化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有序做好仔猪补栏和生猪出栏,加快推进在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统筹推进相关价格改革,确保CPI在合理区间运行。
来源: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网站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