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null行业品牌广东互联网鍝佺墝

更多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1/8/30 16:44:09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是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提质扩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部下达内蒙古自治区目标任务为1000万亩,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部署要求,加强调研指导,坚持基地引领,规范技术运用,持续推进行动计划规范高效实施。据调度,截止目前全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合格面积1116.2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创建整体推进县9个,打造高标准应用基地87个,设立长期监测点11处。


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是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提质扩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部下达内蒙古自治区目标任务为1000万亩,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部署要求,加强调研指导,坚持基地引领,规范技术运用,持续推进行动计划规范高效实施。据调度,截止目前全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合格面积1116.2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创建整体推进县9个,打造高标准应用基地87个,设立长期监测点11处。

政策保障到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将实施保护性耕作纳入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2月2日,自治区分管副主席召开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月8日,自治区制定出台2021年度实施方案,4月份相继印发有关政策文件,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保护性耕作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监督指导到位。我区将2021年作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巩固提高年”,加强过程跟踪管理,实施春播周调度,及时掌握各地工作推进情况。狠抓循环检查督导,自3月上旬至7月上旬,自治区农牧厅调研指导组先后8次、自治区专家指导组先后27次赴东部四盟市,对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秸秆覆盖程度、机具保障、作业质量、基地建设、实施效果监测等工作进行实地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保护性耕作高质量推进。

装备支撑到位。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优先满足保护性耕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需求,全年安排东部四盟市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7212亿元,占资金总量的56.7%,通过提高高性能免耕播种机补贴标准,推动全区新增高性能免耕播种机1719台,为保护性耕作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信息监测到位。全区投入春播作业的免耕播种机达到5753台,并全部安装远程监测设备,实现保护性耕作补助作业地块信息化远程监测全覆盖,作业信息及时上传自治区和相关旗县信息平台,做到作业时间、位置、图像轨迹、面积等信息可追溯。同时,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人工抽查,对有争议的地块、监测作业异常的机组进行重点核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证保护性耕作作业质量。

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宣传册等载体,特别是依托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好处,有效调动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性。加强培训指导,用活线上线下培训资源,组织全区观摩会1次,召开基层现场演示会31次,举办培训班165期,培训技术人员、农牧民和农机手86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册,在自治区级以上媒体上宣传报道4次,进一步营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资金支持到位。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亿元,作为约束性指标支持我区东部四盟市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根据我区年度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推广秸秆全量覆盖+免少耕和秸秆部分覆盖+免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继续开展差异化作业补助,春播期间,全区参与作业农机服务组织2168个,服务农业生产经营者5.1万余户,有力激发农民群众开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保护性耕作核心要求是“多覆盖、少动土”,在不翻耕土壤、同时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免耕播种。据监测,保护性耕作农田播前土壤含水率较传统种植农田高3-6个百分点,有机质较传统种植农田高5-10个百分点,在雨水充足的地块出苗率与传统种植地块基本持平,干旱地块出苗率高于传统种植地块1.4-4个百分点,通过扎实开展实施效果监测,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科学、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助力我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规范高效实施。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