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2021 BEYOND-ADA高级学术研讨会多地顺利召开
导言:第8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学术年会于6月底落下帷幕,众多糖尿病领域的临床研究项目在会上公布了最新进展和成果。
第8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学术年会于6月底落下帷幕,众多糖尿病领域的临床研究项目在会上公布了最新进展和成果。借此契机,自7月开始,赛诺菲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巡回举办了2021 BEYOND-ADA 高级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邀请众多糖尿病领域专家和临床医生参与,就糖尿病临床治疗及低血糖预防等全球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和探讨。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对专业知识进行解读,与广大专业医生分享。其中,赛诺菲在今年ADA年会上公布的两项关键研究 -- SoliMix及BEYOND V的结果成为了重点讨论的对象。
SoliMix:为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预混胰岛素在中国应用广泛,约有半数以上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使用预混胰岛素[i],尽管预混胰岛素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治疗选择,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的问题[ii]。
此次研讨会就ADA大会上公布的首个比较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复方制剂(iGlarLixi*)与预混胰岛素的头对头研究 -- oliMix进行了分享和探讨。SoliMix研究结果显示,iGlarLixi的疗效优于预混胰岛素,且明显降低体重。同时,iGlarLixi还具有空腹血糖控制更优、胰岛素剂量更少、低血糖风险更低等优势[iii]。此外,在治疗负担、日常生活、糖尿病管理、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及治疗效果等多个维度,iGlarLixi的患者报告结局都优于预混胰岛素[iv]。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杨文英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ADA的会后会让我们在新疫情时代仍旧能及时了解到国际上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最前沿进展,例如SoliMix研究。其成果表明了每日一次注射的iGlarLixi相较于每日两次注射的预混胰岛素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及疗效,同时,其注射量更少,血糖监测更少的优势可以帮助广大临床医生优化当下的复杂胰岛素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另外,iGlarLixi在中国也开展并顺利完成了三期临床研究,其中,LixiLan-O AP研究由杨文英教授牵头,针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将iGlarLixi对其组分单药治疗进行了对比试验,杨教授表示:“基础胰岛素通过降低空腹血糖带动实现整体血糖正常化,部分患者可能仍有控制餐后血糖的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其另一组分利司那肽能发挥其效用,总体来说,iGlarLixi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患者都提供了一种全面降糖的简便方案,且这种方案能基本解决患者对目前降糖药物未满的需求,我们非常期待中国三期研究的正式发布。”
BEYOND V:探索短期住院强化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
据统计,中国有近50%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起始胰岛素治疗[v],这类患者主要因高血糖住院,首要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改善高糖毒性。目前,短期的住院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针对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患者在出院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仍是临床上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及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牵头开展了BEYOND V研究,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且接受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比了每日一次的甘精胰岛素U100联合口服降糖药和每日两次的预混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维持方案有着诸多选择,而此次BEYOND V研究为患者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结果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相较于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案,甘精胰岛素U100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案显示出相当的疗效,但其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安全达标率更高、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此外,针对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郭教授表示:“目前临床上比较推崇的是采用‘先基础后餐时’的治疗方案,它也是最符合我们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的方案。其优势体现在可有效促进血糖快速达标、治疗期间低血糖风险较低且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剂量调整方便、操作简便以及患者依从性更好等方面。同时,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个源自于中国的研究,能够为中国更多的临床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方面的启示。”
赛诺菲大中华区普药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博士表示:“自进入中国以来,赛诺菲始终致力于改变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现状,专注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未来我们将持续引领糖尿病领域的创新突破,帮助患者减轻身心负担,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 iGlarLixi是一种注射类降糖药,由甘精胰岛素100U/mL与利司那肽按固定比例组合而成。iGlarLixi尚未在中国获批。iGlarLixi在欧盟被称为“Suliqua®”,Suliqua®可用于联合生活方式管理及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和SGLT2抑制剂,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iGlarLixi在美国被称为“Soliqua®100/33”,可联合生活方式管理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在其他获批地区,iGlarLixi也被称为“Soliqua®”。
[i] Polinski JM, et al. BMC Endocr Disord 2015;15:46;
[ii] Meece J Diabetes Ther 2018;9:877–90
[iii] Rosenstock, Julio et al. Diabetes Care. 2021 Jun 28;dc210393.
[iv] 2021 ADA ePoster 747 P-Improved Treatment Perceptions with iGlarLixi vs Premix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 (T2D) Uncontrolled on Basal Insulin (BI) + Oral Antihyperglycemic Drugs (OADs):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 of the SoliMix Trial
[v] Liu, Jing, et al. Advances in therapy 37.4 (2020): 1675-1687.
关于赛诺菲中国
赛诺菲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人类健康。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1982年赛诺菲便在中国建立了办公室。赛诺菲中国的多元化业务覆盖了制药 、人用疫苗和消费者保健。在中国,赛诺菲拥有12处办公室,3家生产基地,4大研发基地和1个数字创新中心。赛诺菲致力于将创新药品和疫苗加速引进中国,领军数字化创新,从而满足最广大中国人民的健康需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anofi.cn,或关注“赛诺菲中国”微信公众号及“Sanofi”领英帐号。
关于赛诺菲
赛诺菲致力于帮助人们应对健康挑战。我们是一家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人类健康。我们用疫苗预防疾病,并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减轻病痛和困扰。我们助力罹患罕见病的极少数人,也支持长期受慢性病困扰的千万患者。
赛诺菲共有10万余名员工,遍及100多个国家,致力于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Sanofi, Empowering Life 赛诺菲,绽放生命
赛诺菲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前瞻性声明并非对历史事实的陈述。这些声明包括预测和估计及基本假设,对于公司未来计划、目的、意图的陈述,对未来财务状况、事件、运营、服务、产品开发和潜力的展望,以及关于未来业绩表现的陈述。通常可以利用诸如“期望”、“预期”、“相信”、“打算”、“估计”、“计划”等词语,以及类似表达作为判定前瞻性声明的依据。尽管赛诺菲管理层认为该篇前瞻性声明中所反映的预期具有合理性,投资者仍需注意这些前瞻性信息和声明受制于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其中许多难以预测且通常不被赛诺菲所控制,这可能导致实际结果和发展与前瞻性信息和陈述中所表达、暗示或预测的信息存在重大差异。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研究和开发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未来的临床数据和分析,包括产品上市后所获取的数据和所进行的分析,监管当局的决定,例如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或欧洲药品管理局关于是否及何时批准任何药品、医疗器械或可能备案用于候选产品的生物用品上市的决定,以及这些机构关于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能影响此类候选产品的可用性及商业潜力等事宜的决定,获得批准的候选产品无法获得商业成功的可能性,未来替代性疗法的获批及其商业上的成功,集团受惠于外部增长机会以及完成相关交易和/或获得监管许可的能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风险以及任何相关的未决或未来诉讼以及此类诉讼的最终结果,动荡的经济和市场状况,包括全球性流行病在内的全球破坏的影响,汇率变化趋势与普遍利率,成本控制政策及由此带来的结果,已发行股份的平均数以及赛诺菲在公开呈报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AMF)的报告中已作讨论或明确的部分,其中包括列于表20-F的赛诺菲年度报告(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中的“危险因素”和“前瞻性声明警示”。除非存在可适用的法律规定,赛诺菲不承担更新和修改任何前瞻性信息和陈述的义务。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