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亳州市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导言:从亳州市统计局网站获悉,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米袋子”及“菜篮子”工作,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力。
从亳州市统计局网站获悉,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米袋子”及“菜篮子”工作,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力。2021年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7亿元,可比增长11.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5亿元,可比增长9.4%。
一、农业生产亮点纷呈
(一)夏粮生产再喜获丰收。2021年我市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实现总产、单产和面积同步“三连增”。一是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0.7%。今年我市夏粮总产量达318.3万吨,同比增长0.7%,总产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夏粮单产同比增长0.3%。今年我市夏粮平均亩产483.9公斤,较上年增加1.6公斤,同比增长0.3%,位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夏粮平均亩产高85.8公斤。三是夏粮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4%。今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为657.7万亩,较上年增加2.6万亩,同比增长0.4%。
(二)生猪生产快速恢复。我市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有力促进了生猪产能恢复。实施“3+7”免疫,在国家实施3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基础上,市、县两级投入财政资金3502万元,集中采购猪瘟等7种动物疫病疫苗进行免费免疫,确保我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上半年,生猪出栏177.5万头、居全省第3位,增长41.3%,生猪产能快速恢复。
(三)蔬菜、瓜果生产势头良好。今年以来,由于价格稳定,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蔬菜、瓜果生产保持良好势头。一是蔬菜及食用菌保持增长。上半年,蔬菜面积达35183.1公顷,同比增长3.2%,产量达108.1万吨,增长5.3%;食用菌产量达0.8万吨,增长5.1%。二是瓜果类水果生产喜人。上半年,瓜果种植面积为3613.9公顷,增长6.5%,产量达11.8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蒙城县主供上海市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在上海市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了安徽亳州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开展亳州市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拓宽销售渠道。
(四)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产业兴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如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以桑葚为媒,配套发展一系列观光、休闲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30万元。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实施虾稻共养,2020年养殖龙虾7000亩,村民亩均毛收入超过6000元以上,村集体服务和股权收益达12万元。此外,还涌现出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的“生态养殖业”、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的“蔬菜深加工产业”、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的“万亩芍药经济”等。目前,全市共有180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带动12.6万户从事特色种养业,基本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增长13.8%,高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市县财政安排衔接补助资金11.3亿元,其中市本级5.6亿元。登记扶贫项目资产1.7万个、资金规模160.9亿元。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164.2万条。聚焦三类监测对象,充分发挥我市“邻长制”优势,对全市161.6万农户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新确定监测对象248户841人。
(六)乡村振兴持续发力。上半年,完成改厕2.7万户,排查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建的农村户用厕所25.1万户,发现问题厕所5640户、整改2953户。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上半年,全市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同比增加1298.8万度、25.7小时。全市1221个行政村村庄清洁行动整治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民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增长13.8%,增速较一季度回落3.5个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8元,比2020年同期8110元又增加1018元,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并且13.8%的增速位于全省16个地市的末位,与其他地市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的加大。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商贸流通增长受限,直接导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农民的预期收入受政策、自然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
(二)粮食占农业产值比重较高。二季度农业产值中,我市的粮食产值占52.6%,但是粮食产量的增幅只有0.7%,在全省位居12位,对我市二季度农业产值增长影响较大,随着耕地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压力逐年增大,粮食生产处于天花板的效应是我市农业发展的另一大隐忧。近年来,务农种粮不如打工挣钱,一亩地种下来除了投入成本之外一年利润较低,加之种植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后劲不足,很难持续调动。
(三)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弱。近年通过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耕地保护、高标农田建设等,虽在不同程度完善了农业发展基础,但由于现代设施农业少,规模化程度低,仍难以抵挡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收益较低,农业生产者扩大农业生产投资意愿不足。
三、解决问题需多方发力
(一)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一要进一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二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三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四要鼓励农民工创业,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各种相关政策,大力推动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面。
(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打造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务必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推动耕地保护由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转变,不断提高耕地基础生产力与单位面积产能。粮食生产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促进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创新。一方面积极引进农业相关科研机构,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研发与推广力度;另一方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先进机械等现代化新技术的水平。
(三)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无公害、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依托现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品牌,规范标志使用,提高知名度,增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来源:农业科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