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科技CEO杨修一:当监管新环境遇到合规新技术
导言:近期,超募科技CEO杨修一先生接受了FOF Global的独家专访,介绍了在当前新监管环境下超募科技如何应对金融新技术合规,并分享了超募科技的背后故事。
数字化转型,金融监管强化,数据安全立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监管与合规科技公司正在中国强势生长。
2021年一季度的金融监管政策信息大致有120余项(不局限于具体政策文件),其中央行30项、银保监会40项、证监会35项以及其它15项,且整体政策基调以严为主(和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金融监管可谓是“铁腕开局”。
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服务自身监管和合规需要。围绕这些需求,很多初创企业为监管合规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有效解决方案,目标是简化和优化对法律合规、风险、财务报表和数据等进行的管理活动。这类公司被称为监管科技(Regtech)类公司,是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五年中,共有317个监管科技类公司获得投资,募资总额已达到23亿美元。范围涵盖金融服务,如供应商风险管理、网络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在此背景下,超募科技应运而生。为了面对不断变化的监管新环境,私募、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背负的合规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日益沉重,超募科技则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和大数据的新技术,利用智能化、云化的手段为金融机构的交易监控、审计等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合规,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流程效率。近期,超募科技CEO杨修一先生接受了FOF Global的独家专访,介绍了在当前新监管环境下超募科技如何应对金融新技术合规,并分享了超募科技的背后故事。以下为访谈实录:
01
“超募科技提前布局,到未来监管提出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会有一个更成熟的解决方案去响应。”
FOF Global: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超募科技,包括其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杨修一:超募科技专注于整个金融行业做监管合规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根据行业实用性,基于业务流程和用户的实际工作场景,创新定制由小的“工具”逐步拓展到整体解决方案。
起步阶段我们围绕私募投资细分领域的监管合规,当技术发展和业务体量上去了之后,会慢慢跨到其他持牌金融机构,比如证券、银行等。目前产品均围绕私募投资机构募投管退相关的业务场景,产品有三个:
一是虚拟云盘(VDR),主要是针对投资机构募资和企业融资流程提供安全性和私密性;通过分配给交易角色不同的权限、一键添加数字加密水印、微信限时邀请链接和区块链追溯等功能;
二是审计助手,基于对尽调中的财务和审计痛点的智能尽调平台,提供“发票级颗粒度”数据智能分析系统,为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企业财务分析和风控系统,提升企业内控及风险监控水平;
三是私募基金AI合规助手。通过整合私募基金监管,合规和自律相关的法律法规数据,监管处罚数据,案件数据等,利用人工智能的语义分析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关联,可实现跨维度内容查询、联想和分析,实现从监管要求、监管红线、行业处罚、司法案件等多层次的合规、内控、案防管理闭环。为行业的合规风控人员和监管机构提供“AI大脑”,辅助提升工作准确度和效率。
我们依托北京知名的私募基金行业媒体平台,可以覆盖的一定的行业客户,同时也组建了从华为出来的技术团队和南京大学智能研究院的研发团队,这个项目结合了行业资源、专业认知和创新技术。
FOF Global:目前的产品线如何获得数据,又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杨修一:虚拟云盘在境内境外我们分别选择了阿里云、亚马逊AWS这两家头部的公有云合作伙伴,并且也选择了为最头部的企业提供顶层技术等产品服务。政府引导基金等对数据安全要求更高的客户,我们提供私有化部署的选择,数据可以部署在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以此来保证数据存储和安全。
关于财务审计小工具,在尽调过程当中,数据直接用于分析,只保留分析结果,不保留中间过程的财务数据。分析结果并不上网,只是给予甲方和我们来共同一起做审计的工作。一些被尽调企业的财务票证数据不完整,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拿到票证数据之后,还要再去跟他的财务信息去做佐证和分析,包括在销售端和采购端的进项和出项发票数据。这种全财务凭证覆盖是远远高于目前头部四大审计机构所能做到的。
产品AI合规助手的数据来源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静态的数据,即法律法规等监管文本;另一个是动态数据,即大家在合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答案,大家都关心哪些问题,哪些答案是被普遍接受的等等。
另外,国内头部网络安全的企业会给我们做产品测试以及安全支持。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找出我们的产品漏洞,进而给出技术性解决方案,从而让我们的产品更完整、更安全。
02
“我相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当中,同样也会出现很强势的金融力量,在全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就开始想要回到金融行业,回到资金和有前沿科技应用机会的行业。”
FOF Global:你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管理的优秀硕士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换学习,曾任德勤风险咨询项目经理,某信息化服务上市公司董事长助理,职业路径非常顺畅,为什么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从零开始去创立一家自己的企业?
杨修一:创业是我个人规划的一环,过去的工作经历都是服务于自己未来去做一番事业。
第一份工作在互联网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升级领域做了几年管理咨询,后来又去了四大的德勤风险咨询,通过项目历练积累了关于企业的战略、组织、管控、人力、财务等相关知识,深度完整了解整个企业的体系和架构。担任项目经理积累的经验覆盖整个国内的商业生态,从初创型、成长型、Pre-IPO、上市公司到跨国企业,这让我对不同商业组织的发展有了自己的见解。
后来我又到了香港上市公司做董事长业务助理。这是一家做信息化和供应链金融的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在800亿港元左右。2018年的时候,国际贸易环境开始出现变化,公司的资金质押周转、产品的利润率就开始出现了问题。这个事情其实是让我有比较大的震惊和触动。
刚好有一个时机节点,国内金融监管环境变化,合规风控领域出现窗口性机会,而行业的数字化和专业水平却并不高,但是这些方面恰恰都是我过往的工作比较熟悉的领域。所以我就毅然选择创业,希望通过过往的积累,利用资本和前沿科技创造价值,服务行业。
03
“这次创业,就是希望把新加坡的具备全球视野的先进理念,整合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到中国广阔的金融服务市场。”
FOF Global:超募科技项目已落户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这个选择是基于哪些考虑?
杨修一:我们研究了国内投融资机构的注册分布的数据,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都是排在前5,其中,江苏私募基金排名靠前。我们的客户在这里,这让我们离市场会更近。南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大学密集、人才多。
另外,我本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毕业的,现在南京跟新加坡有一个合资的科创中心,叫做南京江岛科创中心,该岛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共同推动,新加坡与南京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重要的区域性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我们也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也是在一个金融科技领域的孵化中心。
在这里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一个莱科智能工程研究院,同时它也是我们的股东。这个研究院承接整个南京大学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那么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就可以跟我们找到很好的切入结合点。此外,它还有新加坡国立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的科研资源背景。
除了南京,同时备选的城市还有武汉、深圳、西安,这几个城市会是我们下一个阶段主要去推进的城市。
FOF Global:新加坡方面还能够提供什么资源或者说帮助?
杨修一:新加坡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金融监管的体制相对健全,理念先进,是各国学习借鉴的重要榜样。新加坡的金融公司也在科技化,数据驱动方面很不错。
技术上国内并不比国外差很多,在技术能力已经具备的基础之上,更多是想看到未来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形态的发展趋势。这次创业,我们希望学习借鉴以及引进新加坡的理念、应用方式和产品形态。把具备全球视野的先进理念,整合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到中国广阔的金融服务市场。
当然新加坡是未来企业国际化的桥头堡,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也希望能在新加坡、辐射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在国际市场有自己的发展机会。过去几十年,其他国家在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全球稳固的网络和影响力。我相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当中,同样也会出现很优秀的金融服务和科技公司,在全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FOF Global:是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超募科技的股东情况?
杨修一:其实我们还是很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第一个是技术问题,第二就是工程化化实现。
超募科技创立之初,就引入南京莱科智能工程研究院作为战略股东。解决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他们有非常前沿的人工智能研发能力和技术。
第二就是如何把技术变成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找到了南京一个技术研发团队作为创始股东,由曾经在华为和国家信息化企业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
另外,就是跟新加坡方面,某新加坡的监管科技企业会成为我们股东,去年拿到了200万新币的融资,他们也觉得这种服务方向服务模式在新加坡和在中国国内都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在技术底层、渠道和团队合作方面,我们也想更进一步的合作可能。
FOF Global:您对于超募科技和金融行业还有什么洞察?
杨修一:我相信国内金融行业包括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在这种大发展之前,需要有一个稳健成熟、完善、可控的监管机制,金融行业相关机构也会越来越重视合规,这样金融才能更好的行业进步和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短期来看,国内的金融和监管领域的需求都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在快增长背后孕育着一个有想象力的创业机会。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