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关员在企业调研 张和萍/摄
来自海关总署网站消息,近日,随着最后一批47.78吨废钢在上海虹口海关申报放行,上海港共计1万余吨的船舶修理废钢全部处置完毕,困扰上海船舶修理厂家的废钢申报问题得以解决。
船舶修理是海运贸易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钢结构换新是修船的主要业务之一,由此产生的废钢无法避免。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拥有数量众多的船舶制造和维修企业。如何处置船舶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钢,是长期以来摆在船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前,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公告,废钢作为固体废物纳入《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管理。由于许可证审批严格,修船企业无法办理修船废钢的通关手续。华润大东船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修船废钢入境,不是典型的一般贸易,因为它不是装运入境,是船舶入境维修的副产品,不应该简单的套用固体废物进口监管政策。”
得知企业的困境后,上海海关主动作为,多次派员赴相关企业实际调研,与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华润大东等4家船舶修理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反馈渠道,全面掌握修船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向政策制定部门反映。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等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外籍船舶在境内维修产生的废钢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外籍船舶在境内维修、改装产生的废钢铁,在符合国内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法规标准条件下,准予在境内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不按照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无需办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等事项。
上海海关第一时间向修船企业宣讲了新政策,开通申报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指导船企规范申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处置修船废钢赋能提速。1月25日,华润大东完成了首批“外籍船舶在境内维修、改装产生的废钢铁” 进口,货值达179.63万美元。
“船舶维修废钢正常进口后,既能有效改善公司营收,也能促进钢铁行业利用低能耗资源减少碳排放,我们也有更大的动力承接更换钢板的修船订单,公司产能恢复很快。”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张治水这样说道。废钢处置的后顾之忧解决后,船企综合成本的下降将吸引更多的外籍船舶选择来上海维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将愈发凸显。(邹昌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