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话题
网站首页 财经 港澳直通 品牌中国 行业 企业纵深 新闻调查 企业发布 新闻联播 专题 热点话题 图片新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0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发表时间:2020/12/16 16:17:18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查看原图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2020年12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11月份经济指标继续向好,国民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请问恢复态势是否达到了预期?您如何评价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和需求继续回升,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市场发展活力增强,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具体看,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三次产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4万亿斤,同比增长0.9%,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生产小幅加快。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

  第二,三大需求继续回升。市场销售继续恢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投资进一步改善。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较快增长,11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个月加快3.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企业效益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市场预期向好。11月份制造业PMI为52.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均为年内新高。

  第四,就业民生保障有力。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4.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保供稳价成效继续显现。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是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的集中体现,这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创新的推进。但是也要看到,进入秋冬季以来,外部疫情再次出现反弹,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的角力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一些新情况、老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夯实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还需要努力。下一阶段,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请问前11个月的经济数据出炉之后,目前统计局对于全年的经济增速是否会有个测算,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目前有预测认为,明年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大约8%或者两位数的增长,不知道统计局如何看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11月份数据看起来非常好,它们会不会继续成为稳增长的主引擎?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关心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以及明年的增长,还有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从10月和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生产和需求都在稳步回升。从下阶段来看,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从生产来看,恢复面扩展,平衡性改善。从工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当中,超过八成行业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前期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比较明显,近期消费品制造业也稳步回升。1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同比增长了3%,继续比上个月加快,说明整个工业恢复态势改善。从服务业看,服务业生产指数中的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前期一些现代服务业增长比较快,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从近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也在改善。

  从需求来看,需求回暖态势继续显现,内生性持续提升。首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稳步回升。而且我们看到,从消费看,11月升级类的商品销售增长比较快,限额以上的通信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40%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都是在20%以上,这说明消费带动的作用从前期以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支撑逐步恢复到以升级类消费带动为主。从投资看,市场投资活力增强,主要表现在1-11月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从刚才介绍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来看,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11月都创了年内新高,表明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的态势得到巩固和提升。

  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全年经济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是值得期待的。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可能性较大。由于今年的基数较低,从速度上来看,增长可能会比较快。

  下一阶段,消费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消费贡献对于经济增长占主导作用,内需当中消费的贡献比较突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到常态化的增长,消费仍然会成为经济的主要引擎。谢谢。

  法新社记者:

  想了解一下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的零售业受到打击,市场销售的回暖也相对比较慢一些,明年春节来临前,国家会具体出台更多能够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吗?是否能够分享一些其中亮点?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关心消费问题。从11月份消费的主要指标来看,消费持续恢复,市场销售进一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从商品结构来看,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比较快,刚才说了多数在20%以上,说明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商品销售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从销售的形态上来看,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的销售也在恢复。前11个月,实体店零售额降幅比前10个月收窄1.5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有很多有利条件。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扩大,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的效益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已经转正,当月的增速达到两位数。加上近期已经出台了一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比如说推进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和促进家电更新换代,还有积极推动餐饮消费的创新发展。从这些因素来看,消费持续回升还是有基础、有条件的。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正转负,而且核心CPI的涨幅7月份上涨到0.5%以后一直不变,有分析认为,中国也面临通缩风险,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目前的通缩风险?还有一个问题,关于工业增加值,从主要产品产量看,11月份大部分产品增幅和10月份相比都收窄,另一方面,整体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扩大了,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11月价格数据公布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整体上是前高后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这也是2009年10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下降所导致。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由上个月的上涨2.2%转为下降2%,影响当月的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又是最主要的因素,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12.5%,影响当月CPI下降约0.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下降,既有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恢复,产能增加,供给得到提升的因素,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

  从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来看,11月份同比上涨0.5%,连续5个月稳定在这样的水平,说明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外,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从服务价格来看,1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3%,也是连续两个月稳定在这样的水平。以上数据反映出消费领域价格形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从未来发展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稳定有不少有利条件。第一,从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在回升,整个市场需求都在扩大。第二,从市场预期来看,11月份的制造业PMI当中,出厂价格指数位于景气区间,比上个月还有所提升,说明市场对价格的预期还是看好的。第三,今年的粮食实现了丰收,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加上生猪产能的恢复,猪肉价格也出现了下降,有利于食品价格的整体稳定。最后,各地加大保供稳价,也有利于价格形势的稳定。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业的增长。工业产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并不完全对应。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一些中高端产品销售比较火热,带动相关产品产量增长,且这些产品附加值更高。由于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产量的变化和价值量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从工业整体来看,工业生产的恢复态势得到了增强。从生产来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比上个月略有加快,也是今年以来比较快的速度。从价格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继续收窄,11月同比下降1.5%,10月下降2.1%。从企业利润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累计利润前10个月同比增长0.7%,首次由负转正。从这些情况综合来看,工业生产稳定恢复的态势持续。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人口普查的,请问当前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进展如何?有评论认为,现在已经有大数据,还有一些行政记录,都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的人口情况,为什么还要再开展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规模大,人户分离的现象非常明显,如何来确保我们这次人口普查能够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人口信息呢?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关心人口普查工作。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等状况,是国家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公众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增强,全面摸清人口底数的任务十分艰巨。尽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完善,获取人口信息来源更加多样,但总的看,仍无法替代人口普查的作用。

  第一,人口普查是全面获取人口信息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是按照统一的方法、标准和要求,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调查登记,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大数据可以快速反映特定人群的趋势性变化,行政记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行政登记管理人口的信息,但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数据覆盖人群不全,缺少精确的个体信息。行政记录口径标准不统一,信息更新滞后,目前都不能提供统一时间点的全量人口信息,尚不能代替人口普查的作用。因此,尽管开展人口普查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世界各国也普遍以五年或者十年为周期,定期开展人口普查。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2015年到2024年已经进行和准备实施人口普查的经济体共有230个,覆盖全球人口90%以上。2020年是这一轮人口普查的高峰期,有76个国家预定开展人口普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经济体推迟或暂停了人口普查。我国是如期开展人口普查的经济体之一。

  第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我国已经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出现了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了解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状况,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紧紧围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展开。为了确保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普查方案,确保普查各项要求不走样、不变形。二是认真组织现场登记,坚持不重不漏、准确采集每一条信息,确保普查源头数据真实可信。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实时上传,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的人为干扰。三是有效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作为辅助普查现场登记、开展数据比对校核的重要手段,切实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四是坚持依法普查,加大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普查造假、弄虚作假的行为。

  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作为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全民的支持和配合,也离不开周密的组织、精心的实施、严格的监督,有力有效的各项政策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抓好组织实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推进总体顺利,目前已经完成入户普查登记、部门记录比对核查,现在正在开展事后质量抽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和700多万普查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您好,我的问题是关于制造业投资的。1-11月份相关投资下降了3.5%,尽管相关的利润在上涨,出口也是在大幅提升,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愿意支出?我们怎样才能扭转局势,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应该说,今年以来,在投资的恢复当中,制造业投资恢复比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对缓慢。总的来看,在疫情严重冲击下,前期很多制造业企业生产确实面临了很多困难。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升,下阶段制造业投资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一是制造业企业的效益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经首次转正;二是出口需求对制造业生产的带动增强。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发展,制造业的投资空间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投资前景广阔。

  为此,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畅通经济循环,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11月中旬以来一度持续走低的猪肉价格重新抬头,是否会再次飙升,并带动CPI由负转正?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元旦、春节两节临近,猪肉季节性的需求增加。但是总的来看,国内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谢谢。

  路透社记者:

  随着咱们经济复苏势态持续,明年经济增长可能还会加速,咱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宏观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货币政策逐渐向常态化甚至偏紧的方向来运行?因为杠杆率今年升得比较快,大家有所担心,财政刺激的政策是不是明年也应该适当的减弱一些?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建议您向相关的职能部门了解更为合适。总的来看,经济处于恢复进程中,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看到,民间投资增速首次转正,请问您怎么评价这个数据的转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另外,现在中央政治局提出,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兼顾需求侧改革,请问怎么理解需求侧改革?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民间投资首次转正,表明随着经济的恢复,市场化投资增加。前期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带动下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随着经济恢复,经济运行逐步由政策的带动向市场内生增长转变,民间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特点。

  关于需求侧改革的问题,近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对这个问题,我想提两点个人看法。一是需求侧改革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大循环,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只有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才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需求侧改革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对于经济带动增强,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非常明显,但是消费水平和品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我们看到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扩大新型消费中仍有不少的堵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也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不乐观,发言人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进出口形势有何预判?国际经济的长期低迷是否会对明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11月份进出口形势应该说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当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8%,比上个月加快了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了14.9%,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进出口形势较好,一是,中国生产供给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复工复产,经济运行逐步改善,生产保持稳定是中国面对外部需求变化的重要支撑点。二是,在疫情冲击下,国外一些供给受到了影响,中国由于供给的稳定,有效弥补了全球供应链不足。三是,稳定外贸政策效果明显。积极推动外贸便利化,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助于外贸的稳定。

  下一阶段,中国生产供应的稳定在全球来看优势是明显的,在疫情条件下,有利于助力全球的抗疫,也有助于满足外部的市场需要。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进口也有望增加。这样看,未来中国进出口形势有望保持稳定,但是也要看到,在疫情的影响下,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实还是比较多,稳定外贸还需要继续努力。谢谢。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