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岔河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距省会南京350公里、盐城市区110公里。农户以种地产粮为主,村办企业大多“作坊式”“小微型”,由于经营少“法子”、缺“路子”,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低收入农户较多。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南京海关党委深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主动与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对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转化。3月份,专门选派自贸区与特殊区域发展处主任科员曹振洋同志参加省委帮扶工作队,担任岔河村第一书记。曹振洋以村为家,把自己当村民,全身心融入到全村脱贫致富工作中。
农业合作社“破土而出”
“村里除了水稻和小麦,其他啥也没有,前期项目收益不高,真怕回到‘老样子’。”曹振洋刚到任,村委干部介绍集体经济“家底”时,不无担心地介绍。
“‘输血’解一时困难,但不能拔除‘穷根’,高质量脱贫离不开‘造血’功能,以及由此催生的内生动力。”一个全新的念头在曹振洋脑海闪过,“民以食为天,既然村里以产稻为主,何不因地制宜尝试粮谷产业脱贫,把大米作为消费扶贫主打产品先行先试?”他的想法赢得村委认同。
大米消费有“大市场”,“五一”假期尚未结束,曹振洋带领村委一班人,马不停蹄对岔河村及周边乡镇开展调研,实地考察10多家米厂、水产厂、畜牧场等企业,摸清了底数。6月初,在他精心组织和统筹协调下,由岔河村联动周边三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的四鑫农业发展合作社“破土而出”,章程明确集体所有、合伙经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利润均分,各村再将不低于50%的份额扶助低收入农户。
撑起精准脱贫“致富伞”
“先期销售产量高、性价比划算的普通大米,进而根据客户需求,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滨海大米,循序渐进突破销售难、利润低的‘瓶颈’。”曹振洋与农户们信心满满地谋划合作社经营策略。农户们发现,曹振洋常常出现在大米卸装现场,人手不足时,体格壮硕的他,时不时上去“搭个手”。
企事业单位食堂是大米消费的“大户”,在曹振洋带动下,村委一班人纷纷走出村口,到省内各大单位拓展大米消费市场,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与数十家单位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孕育了“产、收、供、销”一体化链条和格局。
“娘家人”帮销农副产品“矩阵”
“村集体经济稳增长,低收入农户得实惠,两头得‘红利’,光靠大米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曹振洋深知,能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没有多样化、同质化的农副产品供选择,是合作社生存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滨海有山芋粉、海蜇丝、红豆等特色农副产品,我们准备以大米为龙头,互为补充、混搭营销。”曹振洋回到“娘家”南京海关,专题就合作社经营策略向南京海关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张毅东汇报时,得到肯定。据统计,今年端午节、中秋节“两节”期间,南京关区干部职工累计购买滨海农副产品近万份,实现销售额126万元,378户低收入农户直接收益。为落实南京海关消费扶贫要求,关区各隶属海关纷纷加入消费扶贫的行列,如盐城海关作为扶贫点属地海关,积极推动驻村干部互访,激励鼓励曹振洋在盐城安身扶贫、安心扶贫,并按工作要求捐出年度工会福利费的10%,专项用于消费扶贫。
滨海品牌专营打通“最后一公里”
“尽管滨海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但由于产业规模较小,知晓率偏低,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如何在推进消费扶贫中打造滨海农副产品品牌,成为曹振洋思考的新课题。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8月份,他反复多次向上海铁路局建议,数次深入高铁滨海港站现场察看、选址调研,最终我国首个设立在高铁站的扶贫商品专营店落户高铁滨海港站。
“借助高铁枢纽优势,专营店推介滨海大米、白首乌、山芋粉丝、海鸭蛋、五谷杂粮、海蜇、菜籽油、麻虾酱、秋梨膏等17种滨海品牌产品。”曹振洋对店里的产品了如指掌。
“线下销售,扩大滨海农副产品知名度,吸纳当地困难群众稳定务工;微信小程序线上渠道,打通物流梗阻,构建地方特色的扶贫消费流通平台,稳定的客户群正在形成。”目前,专营店营业额稳定在每天千元左右。
“地方特色农副产品进企业、进高校、进机关,全方位彻底打通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努力构建四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来源的长效机制,通过稳客户、稳销售、稳收益,打造带不走的帮扶队。”驻村扶贫8个多月,曹振洋的扶贫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杨志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