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追大数据扩张脚步 浪潮助力银行建设大数据平台
2020/11/18 10:15:28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某银行正在与浪潮合作,基于浪潮存储服务器NF5266M5搭建其大数据应用平台,在解决大容量存储方面问题的同时,让数据中心建设空间得到高效利用,找到了性能和成本最优解。
大数据为创新的催化剂,催生了众多领域的全新业态,也在推动着金融行业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变革。大数据专家涂子沛曾说:“未来金融领域的竞争就是数据竞争。”借助大数据,银行业的信贷、投资、理财、风控等发展将呈现出全新的蓝图,而大数据的背后如何构建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环境以应对数据洪流的冲击成为金融企业面临的关键抉择。某银行正在与浪潮合作,基于浪潮存储服务器NF5266M5搭建其大数据应用平台,在解决大容量存储方面问题的同时,让数据中心建设空间得到高效利用,找到了性能和成本最优解。
数据自古有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逐渐被记录、积累成为可供计算机快速提取、分析的大数据。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变革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提升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银行业来说,作为与各行各业交织网络的节点,沉淀了大量数据,只有拥抱技术变革,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瞄准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助力运营模式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为金融业的创新和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银行业要求的安全、稳定、实时等特征也对大数据等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将推动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为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战略契机。我国某著名商业银行提出“再造一个网络银行”的规划,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希望通过建立在大数据和新技术基础上的支付方式、数据挖掘和财务管理的变革,产生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建设全智能大数据平台选对服务器很关键
大数据本身特征为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且处理速度快。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要构建具备覆盖从数据收集、整合到分析、应用的全智能的大数据体系,同时还要实现应用场景化、服务能力化、数据融合化、业务数据化。
大数据整体环境要求服务器具有大容量存储的特性。现如今,市场中大容量存储服务器产品种类较多,因此,存储密度、维护便利、高性价比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选择。针对该银行大数据平台布局需求,浪潮提供了以双路存储服务器NF5266M5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搭建大数据平台。
在该银行搭建智能大数据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以及多个计算和学习类平台。而基于浪潮NF5266M5为核心构建的大规模、可扩展的并行计算框架,为该银行提供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离线计算、流计算和算法分析能力。同时,NF5266M5支撑虚拟化管理平台,为大数据云平台提供了机器学习能力,帮助平台从海量信息中进行特征衍生和特征工程,还可以应对高维特征,上亿维度的特征训练,进行高效运行计算,挖掘数据价值。
浪潮存储服务器NF5266M5浪潮存储服务器NF5266M5兼顾计算与存储能力,2U空间内支持2颗最新CLX-R处理器,可容纳24块3.5寸硬盘与4块2.5寸SSD硬盘,内置盘可支持SAS/SATA/NVMe等类型硬盘,构成多层缓冲存储体系,每块硬盘最大存储空间为18TB,单机 432TB 以上的数据存储能力和磁盘热插拔能力,网络层面最高可支持 100Gb 光纤网络,支持了大数据云平台PB 级别的业务场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及高性能的计算分析。
容量提升1倍,集群TCO降低30% 助力金融大数据平台发展
浪潮存储服务器NF5266M5 2U24盘位的密度,相比于传统2U12盘位服务器将单节点容量提升一倍,集群TCO可降低30%以上,能够更好应对银行面临的数据爆发式增长,解决数据中心空间有限、运维压力大、运营成本高的挑战。此外,在平台可靠性方面,浪潮服务器通过数据镜像、多副本硬件冗余等多种容错技术保障数据安全,通过核心部件诊断为运维人员提供预警,修复能力达到分钟级修复,极大地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压力。
该银行大数据平台目前已经平稳运行,新平台借助软件系统实现高性能和海量存储,具有高可扩展性,在可用的PC服务器集簇间分配数据并完成计算任务,这些集簇可扩展到数以千计的节点中;平台具有高效性,可在节点之间动态移动数据,并保证各个节点的动态平衡,处理速度非常快;平台具有高容错性,能自动保存数据的多副本,并能自动将失败的任务重新分配。
该银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还能使客户随时随地享受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大数据正在让每个行业变的更人性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