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化身“田间小助手”,拜耳解锁农业增收新路径
导言:现代化的创新农业技术,往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金锄头”、“金扁担”。尤其是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创新的农业植保技术,往往能够成为解决农业生产新挑战的关键因素。例如,近年来微生物菌肥的发展和创新,就为广大农户的精耕细作和作物的防病增产解锁了新的路径。
现代化的创新农业技术,往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金锄头”、“金扁担”。尤其是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创新的农业植保技术,往往能够成为解决农业生产新挑战的关键因素。例如,近年来微生物菌肥的发展和创新,就为广大农户的精耕细作和作物的防病增产解锁了新的路径。
拜耳卓润产品带来“根系动力,无限活力”
善用微生物菌剂,有效应对根际管理挑战
以往,很多农户往往更多地关注地面上的病虫害问题,却忽视了地面下的根际管理,从而导致了很多集中发生的挑战。例如,在很多区域中被视为“老大难”的出苗不齐、保苗困难等问题,多年连作的土壤面临作物生长和增产瓶颈,以及伴随不正常气候发生的根稀、苗弱、爱打蔫等现象,往往是源于在根际管理上的应对失当。
根际指的是土壤、根系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区域,其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存活与繁殖,以及植物对逆境的调节反应。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微生物菌剂,则可以化身为农户的“田间小助手”,帮助有效应对根际管理的难题。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指出:“微生物本身是土壤根际环境很重要的一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根际微生物的补充和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合理地利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优化根际的微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使一些土传病害的威胁迎刃而解。”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高级农艺师郭宁也肯定了微生物菌剂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方面的积极作用,他谈到:“当前,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功能菌剂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是重点推广的一个方向。其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改良土壤里的微生物区系,促进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更好的土壤团粒结构。”
当然,在微生物菌剂的选用上,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学文谈到:“在选用微生物菌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宜选择兼具促生和防病功能的微生物菌剂;其次,要注意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土壤、作物和气候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此外,微生物菌剂应有好的货架期,经过上市后的储运环节,其有效成分仍能保持活性;最后,好的菌剂不能只支持灌根的施用方式,而是要适应滴灌等多种施用方式,以适应当前提倡的农业减工提效的要求。”
拜耳创新菌剂亮相,助农“多快好爽”得收益
针对广大中国农户在根系环境管理方面日益提升的需求,拜耳作物科学推出了其创新的微生物菌剂 -- 卓润®。这是一款集“多、快、好、爽”等优势于一身的“利器”,具有促进生长方式多、根系定殖速度快、真菌细菌兼防好,以及安全使用无忧爽这四大优势。
促进生长方式多-- 卓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作物的生长,其自身不仅可以分泌吲哚乙酸等多种有益物质,促进植物早期生长,还可以产生铁载体,络合铁以使植物受益。此外卓润®还可以产生多种有效酶类,促进根系营养吸收。
定殖速度快-- 卓润®可以快速完成根系定殖,为根系增加保护屏障,保苗效果突出。卓润®施用到土壤中,在数小时之内就可以开始定殖,完全完成定殖只需要2至3天。定殖后的根系非常发达,促进营养吸收,为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根系动力。
真菌细菌兼防好-- 卓润®可以在植物根部形成保护膜,保护根部免受土壤病害侵染;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诱导植物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增加抗病抗逆能力,对多种作物真菌细菌有防治作用。
安全使用无忧爽-- 卓润®的制剂非常稳定,以原包装贮存3年稳定。储存温度宜在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可以与常规的杀菌剂、杀虫剂、肥料和除草剂混用。
当前,拜耳作物科学已经相继在全国26个省区和14类作物上对卓润®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和示范。经过在马铃薯、草莓、黄瓜、番茄、柑橘等一系列作物上的探索、验证及田间展示,可以直观看到在各类作物生长、收获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中,卓润®能够带来显著的改善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了卓润®的作物不仅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根系健康,实现卓越的保苗效果,同时还能起到促进作物生长、防病增效的作用。此外,卓润®还可以帮助促进早熟,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同时改善收获物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指标,实现“优果优价”。最后,卓润®还能够让收获物更耐储存,有效延长其货架期。这些看得见的优势,让卓润®“根系动力,无限活力”的价值主张展现无遗,有望成为广大农户用于实现作物促生防病、增产增收的新利器。今后,拜耳作物科学将继续向中国引入创新、先进的植保技术,在持续应对农业生产新挑战的同时,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