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连海关关员在船舶生产车间调研 陶慧苑/摄
来自海关总署网站消息,造船业一直以来都是大连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疫情发生以来,大连造船企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船企面临出口困境之时,大连海关的税政服务为企业送去了缕缕“春风”,这其中感受最深的当属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企业因为一张“小证件”而遭遇出口阻滞“大危机”之际,大连海关税政调研建议的采纳化解了企业危机,圆满完成了出口船只的“护航任务”。
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大连旅顺地区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造船企业,由其制造的6.1万载重吨散货船因各项性能优异,深受国内外船东的欢迎,是该企业出口的主力船型。今年年初,该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出口订单项下一艘6.1万载重吨散货船的建造工作,并已达到交船条件,作为与船东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桥梁”,企业迫切期盼这艘船能够如期出口并交付。然而随着疫情突发,公司虽已尽快复工并按计划完成了船舶的最终建造,但眼看交船时间近在眼前,通关手续却“卡壳”了,原本计划面临塌陷,甚至可能还要因为无法按时出口交船而承担巨额违约金、错失优质客户,对本就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原来,该种散货船自2019年1月起与国家限制出口的挖泥船归属到了同一税则编码,出口时必须提供许可证方可通关,而企业建造的这种6.1万载重吨散货船与挖泥船有本质性的区别,根本无法取得政策所要求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想要通关自然无从谈起。
紧要关头,大连海关的一则好消息如约而至,帮助企业化险为夷。“2019年税则调整后,我们出于自身业务的考虑,就在大连海关税政调研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海关关员依托扎实的归类专业功底,为我们想出了一条绝妙建议,就是将原税则编码按照‘特殊民用物项管制的自航自卸式泥驳’和‘其他载重量不超过15万吨散货船’进行拆分,并分别使用不同的监管条件。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这项建议居然得到了国家的采纳,通关难题迎刃而解。”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荣泽激动地说。政策实施后,大连海关所属旅顺海关第一时间为企业启用应急通道办结通关手续,最终保障船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如期交付。“6.1万载重吨散货船不再验证《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对我们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政策保障帮扶我们企业在复工复产路上的每一步都可以走得更加稳健。”瞿副总经理继续说道。
在今年的税政调研工作中,大连海关专门成立了“支持造船产业发展专项组”,进一步加大对船舶重工企业的走访调研和建议收集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报送相关税政调整建议十余条。相关建议的采纳定将为更多造船企业送上国家政策“温暖”,支持企业穿越疫情阴霾,坚定前行。(陶琳、胡晓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