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港澳直通

首页 > 港澳直通 >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全面检讨香港的教育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2020/5/20 16:38:3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通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必修必考的科目已在香港的中学推行超过十年,拥有和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数学相等的地位,而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通识教育的落实并不成功,包括过于寻求所谓的批判能力。

  中新社香港5月20日电 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全面检讨香港的教育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中新社记者 曾平

  通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必修必考的科目已在香港的中学推行超过十年,拥有和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数学相等的地位,而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通识教育的落实并不成功,包括过于寻求所谓的批判能力。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的资料,当年引入通识教育是希望学生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高度的适应能力、独立思考以及终生学习能力,以让中学生做好准备,面对各项挑战。何汉权认为,通识教育在摆事实、讲道理、说感受、明思辨以及引导学生向前看,这五个教育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出现了问题。

  何汉权指出,由于通识教育没有固定教材,本身课程负担就很重的老师就近从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立场的媒体获取信息作为教材;市面上可供选用的通识教材无需教育局审批,无论内容和字眼都存有不妥之处。比如,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篇章存有大篇幅的负面叙述,正面内容不成比例地简短带过;使用“中共政权”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今日香港篇章,老师的授课集中在“两制”,并抹黑“一国”的发展部分。

  “我看不到多少教科书能够很公允地让学生知道当代中国和今日香港。”何汉权说。

  在单面事实的铺陈之下,所讲的道理流于片面,抒发的感受显得滥情,更无法为逻辑辩证提供事实根据。何汉权表示,通识教育明确将培养批判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但为此提供的知识基础却不扎实。由于过于寻求所谓批判能力,就要寻找一些内容才能批判,于是政府成为批判对象。

  何汉权认为,大部分通识老师都是尽责的,但难免有小部分老师不断将自己的个人感受和政治立场灌输给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走去歪理,去憎恨自己国家的方向”。而即便是尽责的老师,也有因自身知识局限而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可能性。

  在始于去年中的香港修例风波中,不少大学生和中学生走向街头参加暴力示威。何汉权表示,风波背后成因复杂,但要承认教育出现问题是其中一条主线。何汉权所指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媒体教育。而通识教育可能将学生对特区政府的批判累积起来并逐渐内化,由口头批判慢慢凝聚成为内心的不满,再付诸于行动上的不满,加上部分政客和媒体的煽风点火,令他们高度介入政治运动。

  尽管政治事件背后成因复杂,但何汉权提到一个事实:通识科2009年正式落地,2012年“反国民教育”,2014年非法“占中”,2016年旺角暴乱,至2019年长达多月的修例风波,“一届接一届,前后十年。”他说。

  何汉权认为,认真全面检讨香港的教育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就通识教育而言,由于其课程内容臃肿,可考虑将当代中国,甚至今日香港章节都抽出来。同时,通识教材必须恢复审批。再者,通识科若继续必修必考就要担负使命,基本的守法观念、同理心以及仁爱等价值教育都应责无旁贷地传授。另外,通识教育理应教导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国家和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能将香港、国家同世界连起来、通起来,怎么叫通识科呢?”何汉权如此反问道。他强调,通识教育提倡的批判并非完全不可,但需建立在全面的事实之上,并且应该引导学生向前看,批判之后始终都要落叶归根。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