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发布《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导言: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19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7.6,较常年提高6.1%,生态质量属偏好年份。但2019年区域性、阶段性干旱和低温等灾害影响较重,植被生态质量总体不如2018年。
来自气象局网站消息,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19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7.6,较常年提高6.1%,生态质量属偏好年份。但2019年区域性、阶段性干旱和低温等灾害影响较重,植被生态质量总体不如2018年。
《公报》显示,2000年至2019年,全国有92%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尤为明显。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实现“三级跳”,2012年至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明显提高。其中,2019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条件正常偏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2000年以来第四高。
从2000年至2019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全国有93%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有80.6%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加之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植被生态质量向好发展。其中,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盖度平均每年提高0.25%。
《公报》表明,2019年全国草原水热条件好于常年、差于2018年,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达458.1克碳/平方米,为2000年以来第二高。受南方大部林区遭遇严重干旱影响,2019年我国部分林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2018年减少8%至15%;但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固碳释氧能力提高。2019年全国农区气象条件较好,灾害影响总体偏轻,加之农业措施得力,全国粮食单产创2000年以来新高。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防风固沙功能提升,生态向好发展。
从重点生态工程区域的气象监测结果来看,2019年祁连山区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近10年来主要湖泊水库蓄水增加。其中,2019年青土湖、青海湖水体面积达最大;三江源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气温偏高,植被生态质量偏好,湖泊面积达2006年以来最大;黑龙江扎龙湿地2000年以来降水量和汛期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提高;海河流域2019年涵养水量较常年偏多5.1%,但较2018年下降42.7%;西南石漠化区大部2019年降水正常偏多,植被生态正常偏好,但云南和广西阶段性严重干旱造成生态质量偏差;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受阶段性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影响,生态质量不如2018年;太湖气象条件利于蓝藻水华发生,发生面积大于2018年。(记者 刘若馨)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24小时热点图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