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5亿招商 立马电动车如何帮助经销商实现可持续发展
导言:好不容易熬过新国标给整个电动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本想着在新的一年大展拳脚,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却让诸多电动车经销商再次走到生与死的边缘。市场低迷,销售惨淡,库存严重,经营成本却与日俱增,居高不下。
好不容易熬过新国标给整个电动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本想着在新的一年大展拳脚,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却让诸多电动车经销商再次走到生与死的边缘。市场低迷,销售惨淡,库存严重,经营成本却与日俱增,居高不下。
在这一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下,电动车市场再次迎来品牌与市场占有的格局重塑。面对这一“契机”,各大整车企业纷纷出手,各类招商政策层出不穷,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政策透明,前所未有。
然而我们不禁提出疑问,面对受疫情影响下的全新市场和渠道需求,传统的渠道政策投放和招商模式,还能适应当下渠道变化需求吗?单一的、一次性的,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渠道加盟手段,还是新时代下的经销商所需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面对全新渠道变革,经销商需求,方向到底在哪里呢?
2020开年来,台州老大的立马给出了答案。近期,立马高调向行业宣布,斥资5亿,面向全国进行招商。
据悉,立马此次5亿招商计划的推出和实施,打破了电动车传统的招商与经销商培养模式,全力落实符合当下市场发展潮流的“渠道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让经销商赚钱,而且还要持续的赚钱。
新国标后疫情叠加 经销商需要怎样的招商扶持
想要经销商加盟某一品牌,电动车传统的招商手段无非是给钱,给政策,谁的力度越大,政策越足,谁就有可能成为招商的赢家。
然而,随着产业受内外因素的不断影响,特别是在2019年新国标实施的管控影响下,整个渠道经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今年开年的新冠肺炎袭击,渠道经销商对于整车企业的期待,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一政策优惠、某次给钱的多少”,而是对自己要加盟的对象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如整体实力怎样?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如何?能否实现经营利润的常态化?等等。
总结起来,便是经销商加盟的品牌,必须能给他们持续挣钱的能力。
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台州板块老大的立马有清醒认识,他与时俱进,在渠道开拓、经销商培育等方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又能满足未来渠道需求的招商模式。
那就是“全面落实局部垄断战略,利用非对称性竞争,坚持和实现立马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个可持续发展是品牌的,产品的,更是渠道的。
授人以渔 立马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可持续发展,是立马近年来一直推行和倡导的竞争模式。从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渠道开拓、终端经营等诸多领域入手。其中,特别是在渠道开拓和终端经营上,立马全面落实和践行着“可持续发展之道”。
自去年开始立马便在全国区域推行市场老大计划,并连续举办了两届市场老大培育大会,取得了积极效果。不仅满足了市场开拓需求,完成了区域老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协助经销商实现了持久的区域占领。
而这一措施的落地推行,正是立马推行渠道和终端经销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授经销商以“鱼”,更授经销商以“渔”,不仅能让经销商赚钱,而且还能实现可持续赚钱。
在这一战略影响下,2019年以来,立马渠道高速增长,终端扩容、新增门店大幅增加,并且全面快速进击乡镇网络,从一级城市到乡镇级市场,渠道潜力不断被发掘,区域垄断优势愈发提升!
正如立马执行董事长所说:“根据350战略,立马将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发展模式,布局全国市场,让立马在全国遍地开花。这就是一个大品牌的自信与决心。
在这一渠道战略支撑下,2019年12月立马向行业发出强音,全面提出“350战略”。计划利用3年时间,每年增长50%,到2022年达到350万的销量目标。
立马5亿大招商 招大商
2020年是立马350战略首战之年,面对全新目标,全新形势。立马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非对称性竞争指导下,依据受新冠肺炎影响的渠道和市场实际情况,为解决经销商“赚不到钱,不能可持续赚钱”的痛点,其斥资5亿,面向全国寻找和培育优质经销商。
该5亿招商投入,从寻找新的优质经销商、培育大经销商着手,对符合标准和条件的经销商给予品牌建设、终端补贴、导购培训等诸多方面扶持,建设具有立马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渠道、打造更有活力乐趣的终端,不仅让他们短期赚钱,还能长久的可持续的赚钱。
届时只要符合立马相关条件的现有经销商或是新加盟的经销商,都可获得立马提供的涉及渠道开拓、品牌建设、终端打造、活动协助、战术培训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立马5亿招商已经在全国有序铺开,只要你觉得自己符合条件,有独特的经营理念,都有可能成为立马扶持的对象。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渠道属性更在变。面对新国标和后疫情叠加下的产业未来,聪明的经销商们,你们是想贪图一时政策之爽,获得短期的市场和利润,还是想在新理念,大手笔,大品牌的扶持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呢?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