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首创:比亚迪汉将搭载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
导言:比亚迪汉将成为中国首个搭载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同时基于IPB系统的“CST舒适制动功能”在“汉”上实现全球首发。IPB系统为“汉”实现领先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长续航提供了帮助。目前,比亚迪和博世的研发团队正在对搭载IPB系统的“汉”进行严苛的测试和调校,以确保这套首次用于新能源车的全新制动系统能够最大化发挥作用,保证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比亚迪汉将成为中国首个搭载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同时基于IPB系统的“CST舒适制动功能”在“汉”上实现全球首发。IPB系统为“汉”实现领先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长续航提供了帮助。目前,比亚迪和博世的研发团队正在对搭载IPB系统的“汉”进行严苛的测试和调校,以确保这套首次用于新能源车的全新制动系统能够最大化发挥作用,保证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品质向上 极寒环境下的考验
IPB的全称是“智能集成制动系统”。所谓“智能”,是指IPB是一套电控的刹车系统,相比传统的真空助力泵式刹车系统,它让制动系统的响应更迅速、控制更精确,而且凭借这套智能的电控刹车系统,可以扩展出更多功能。比如,当IPB与新能源车结合时,可以显著增强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所谓“集成”,是指IPB集成了ESP系统,相比非集成式的刹车系统,IPB系统的重量更轻,占用的车内空间更小。
为了将上述优势发挥至最佳,比亚迪和博世正在素有“中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城市之一”——牙克石的专用试车场内,对“汉”进行各种测试和调校。牙克石市冬季温度可低至零下45.5℃,有着远超用户使用场景的低附着力路面和寒冷环境,对车辆的制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要求。
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对十余辆比亚迪汉进行长达数月的反复测试和调校,比亚迪和博世将让IPB系统高度匹配“汉”的整车性能,提升比亚迪汉在制动、加速、避险、舒适、续航等方面的性能,并为量产后的可靠性加分。
如此高标准的严苛测试和调校,源于比亚迪对高品质的追求,作为一款高档车,比亚迪汉不仅要追求最前沿的装备、最先进的性能,更要让用户安心地享受领先科技。
迅速而灵敏,更安全的制动系统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安全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对于定位高档的比亚迪“汉”而言更是如此。
汽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安全上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汽车制动系统融合了防抱死功能、牵引力控制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电子限滑功能、自动刹车等功能之后,制动系统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是“让车停下来”这么简单。
传统的刹车系统靠刹车踏板带动真空助力泵产生制动压力,比亚迪汉采用的IPB系统将刹车踏板的位移转变成为信号,控制器结合其他各项传感器参数,计算出所需刹车力,再由电机推动制动液建立刹车力。很明显,IPB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产生制动力,让“汉”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触发时,传统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在600毫秒左右,而IPB可以在150毫秒内提供最大制动力,比人眨眼的速度还要快。
续航与舒适并存,感受未来式的用车生活
汽车制动时频繁“点头”顿挫,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驾驶员的经验与风格各异,大部分驾驶员在制动时,车身“点头”都会比较明显,让乘客很不舒适。
IPB系统和比亚迪汉结合后,用“智能化”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比亚迪汉上,博世基于IPB系统,全球首发了“CST舒适制动”功能。它可以在保证制动安全的前提下,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为平顺、舒适的体验。
在制动过程中,不管这位驾驶员是不是个“老司机”,CST功能都可以让制动系统自动地、智能地调节制动力,以避免刹车时出现“点头”现象,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平顺、舒适的体验。当然,CST功能始终把 “汉”的安全性能放在首位。比如遇有紧急情况车辆有失稳倾向时,或者触发了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时,或者当驾驶者正处于紧急制动时,CST舒适制动功能都会主动退出。
此外,由于比亚迪汉的新能源车身份,“汉”与IPB结合,在提升安全性之外,还带来了“长续航”效果。
在制动时,IPB与“汉”的驱动系统协同,先利用电机进行能量回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动力电池中;一旦电机的制动效果无法满足制动系统的需求,IPB便会快速释放制动液,启动刹车卡钳进行制动。这一过程让“汉”在制动时,可以多回收10%的能量。对用户来说,续航里程提升了,刹车片的磨损降低了。
不难看出,比亚迪汉搭载了博世IPB之后,整车安全性、舒适性、续航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台高品质的车,凝结了无数个日夜奋战的汽车人的智慧和心血。作为中国首款搭载博世IPB的新能源量产车,“汉”在牙克石极寒环境中不断完善的安全、续航、舒适等能力,印证了比亚迪对高品质的追求,也让人们对比亚迪汉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