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厦门国际银行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2019/12/31 15:43:34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座落于鹭岛之畔的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年完成改制工作,成为国内首家由中外合资银行整体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案例。作为福建省重要性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伊始就秉承闽商“善观时变、瞬时尤为、回馈桑梓”的精神,凭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成为业内独树一帜的先锋机构。
座落于鹭岛之畔的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年完成改制工作,成为国内首家由中外合资银行整体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案例。作为福建省重要性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伊始就秉承闽商“善观时变、瞬时尤为、回馈桑梓”的精神,凭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成为业内独树一帜的先锋机构。
日前,由《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2019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在北京揭晓,该排名的评价维度分为收益指标和客观指标两个维度,其中收益维度由资本回报率体现,客观指标包括银行规模、市场份额、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资本充足率、效率、存款基础及分行网络七个部分。厦门国际银行凭借优良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跻身亚洲银行百强行列,而在国内城商行排名亦大幅攀升,晋升为全国城商行第四名。此外,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9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厦门国际银行资产总额、一级资本分别位列全球第158位和第193位,全球银行200强地位不断巩固。经营实力与市场地位持续稳步提升,厦门国际银行走出了一条质效并举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厦门国际银行总行)
审慎合规稳健发展,资产质量持续保持领先
资产质量是银行一切经营发展的根基和生命线。厦门国际银行始终恪守质量为纲、合规经营的经营理念,始终将风险管控作为业务发展的底线,审慎稳健发展各类业务,前瞻前置防控风险,坚持以“标准把控最为严格、度量分类足够准确、拨备准备超额计提、不良资产充分暴露、利润水平绝对真实”作为立行之本,统筹把握质量与规模、效益、速度、风险、回报之间的关系,不断稳固银行经营发展的根基。
历经多轮经济周期、多次经济金融危机的考验,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质量长期保持行业优良水平,不良贷款率连续14年低于1%。截至2019年11月末,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在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了资产质量的领先地位。此外,厦门国际银行拨备覆盖率长期显著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近5年拨贷比均能覆盖问题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加关注贷款率),这在全国50家上市银行中,也仅有5家银行可以达到此水平,有力凸显了厦门国际银行的良好的风险抵御能力。长期以来优异的资产质量管控,已成为厦门国际银行的“金字招牌”。自2016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连续四年荣获银行业“AAA”最高主体信用评级,在2017、2018年度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陀螺评价体系”中,凭借整体真实可靠的资产质量与盈利水平,该行分别荣膺城商行风险管控能力指标排名第一和第二位,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回归本源根植实体经济,守正出新探索普惠金融路径
厦门国际银行始终秉承金融供血造血、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天职,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定位,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社会、支持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的新方式、新途径。
在金融产品上,厦门国际银行联动政府财税部门等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创新、丰富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产品、新服务。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推出商票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行业授信等多项特色新业务。
针对小微企业客户、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客群,厦门国际银行提出了多样化的抵质押条件和灵活创新的融资解决方案,大力发展股权等动产抵质押贷款业务,同时深化“银税互动”,推出线上“税享贷”和线下“税贷宝”产品,全面覆盖有纳税的中小微企业,切实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其中,“税享贷”产品为厦门国际银行首款银税互动,线上个人纯信用经营性贷款产品,已累计为1500余户纳税客户提供授信额度超6亿元,累计实现放款超4亿元。此外,厦门国际银行还推出了包括筑梦贷、信保贷、高新技术科技贷、无还本续贷、E企盈等10多种产品,涵盖抵押类贷款、信用类贷款、单户服务、供应链金融,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投资、结算一体化”综合服务。“筑梦贷”产品是为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的标准化个人抵押经营性贷款产品,已累计为2000多个客户提供了融资支持,目前贷款余额超过80亿元。
针对民营企业,厦门国际银行推出了“新三板企业贷款”、“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与“高抵押率授信”等专项产品,着力在提高民营企业、授信金额、抵押率和类标准化产品审批效率上下功夫。2019年,厦门国际银行历时4个月实地走访调研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搜集了约110万家企业数据,构建了福建省全量企业数据库,合计覆盖49个重点产业、35807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9.69%,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银行重点投放实体企业白名单,有效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今年5月份,厦门国际银行在福建九地市同步开展了“深耕八闽、服务实体”金融服务升级年系列活动,与福建省各地市金融局签署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框架协议,金额超1100亿元,与全省逾130家企业客户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在授信投放力度上,厦门国际银行持续加大授信额度和政策倾斜,不断强化对国计民生、新兴产业、高科技等行业,以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实体经济领域的授信投放力度。截至2019年11月末,厦门国际银行支持境内实体经济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85.6%。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60%,持续保持高于同业的水平;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达36.6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7.29%,户数环比增幅达25%,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同时大力推进减费让利,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上走在了城市商业银行前列。
科技赋能转型发展,五大战略平台加速推进“弯道超越”
如今,金融科技已成为助力银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厦门国际银行顺应时势,以“科技引领”作为发展战略,大刀阔斧推进银行组织机制、业务矩阵、风险防控等全领域、全方位的科技化重构,引领银行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实现“弯道超越”。
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功打造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智能交易管理协同平台、智能认知服务平台、云计算技术平台等五大战略性平台,为银行流程自动化、业务线上化、营销智能化、风控智慧化等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并初步打造了以普惠金融为中心,融入生活金融场景的“生活圈”,构建了围绕实体经济、小微金融服务,支持公司金融互通多元的“生态圈”,推出了涵盖支付结算、授信融资、渠道管理三大场景的交易银行产品矩阵,同时在智慧网点建设、智慧营销、智慧管理等多领域持续推进智能化运用,切实增强金融有效供给,不断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2018年,厦门国际银行科技支出占银行营收及总支出比重分别达到2.53%和10%,投入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厦门国际银行业务和利润增长的新动能。
先天禀赋国际化“基因” 一体两翼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特色的银行之一,厦门国际银行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先天禀赋不仅体现在“多股东、小比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股权结构上,更彰显于其国际化的网点布局和经营视野。成立伊始,厦门国际银行即深耕港澳市场、辐射东南亚,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极少数在境外设有营业性机构网点的银行。
应改革开放而生,厦门国际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政策导向,不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集中体现在该行以大陆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2017年3月,厦门国际银行成功收购了由“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具有70年历史的香港集友银行,在香港国际金融市场拥有了一家品牌知名度高的全功能商业银行。2018年末,集友银行深圳分行获批开业,成为国家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和中国银保监会合并后首家获批筹建开业的外资银行。此外,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伊始便拥有境外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其主要经营指标位列澳门银行同业前三名。2017年以来,澳门国际银行广州分行、佛山支行、东莞支行、杭州分行相继开业,成为首家在广东和浙江设立营业性网点的澳门银行,拉开了全面服务大陆市场的序幕。
凭借“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优势,厦门国际银行着力联动深耕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境外机构业务占比超过了30%,在国内银行业中独树一帜,作为国内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在香港和澳门均拥有附属银行机构的跨境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当前厦门国际银行正进一步借助国家金融开放的政策东风,立足“海丝”核心区,积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利用集友银行深厚的东南亚渊源辐射东南亚市场,深入联通大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境外企业“引进来”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应改革开放而生、应改革开放而兴。历经岁月变迁,厦门国际银行始终不忘初心,搏浪前行,傲立时代的潮头;放眼未来,厦门国际银行将继续闪耀着“试验田”的使命与荣光,不负挥斥方遒打造中小银行标杆的初心梦想。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