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雷格设计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中银消费金融出席2019上海普惠金融论坛 荣获普惠金融场景创新奖

2019/11/27 17:16: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近日,“在大城市中更好服务小微” -- 2019上海普惠金融论坛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沪举办

  近日,“在大城市中更好服务小微” -- 2019上海普惠金融论坛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沪举办。论坛由上海《新闻晨报》《社区晨报》主办,上海银保监局、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等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展示了2019年上海金融业突出普惠金融成果并颁布普惠金融专项奖项,中银消费金融荣获“普惠金融场景创新奖”。

  本次论坛由沪上50余家银行、同业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深度探讨关于普惠金融如何服务好上海乃至长三角实体经济等话题,从政策上、学术上、实际操作上充分交流今年以来普惠金融在上海的实践,以推进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进而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普惠金融发展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9年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实施的关键之年和攻坚之年,今年以来普惠金融支持政策明显加码。在“金融支持实体、银行扶持小微”这一国家战略指导下,沪上各家金融机构结合行业实际,打造出具有各自特色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在消费金融领域,中银消费金融充分融合“场景消费”+“普惠金融”,深耕场景业务,融入C端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配套B端商户全流程服务管理系统,业务触角延伸至全国近200个城市。经过机构自荐、论坛组委会走访调查、线上问卷评选以及媒体专家内审等多维度评选,中银消费金融凭借“场景+普惠”特色服务赢得本年度十大普惠金融成果展示“普惠金融场景创新奖”。

中银消费金融获“普惠金融场景创新奖”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银消费金融场景金融部负责人菅芳和众多参会机构围绕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实体经济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银消费金融场景金融部负责人菅芳参加圆桌论坛讨论


  菅芳表示,中银消费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的特色主要是立足中银集团普惠金融战略定位,结合中行“1+2”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全场景生态体系。自成立以来,中银消费金融围绕教育、医疗、消费、3C、车后、装修等场景,通过整合场景、自建场景、融入场景构建跨界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圈,聚焦C端客户个人和家庭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矩阵式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银消费金融场景金融部负责人菅芳发言


  顺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中银消费高度重视塑造普惠金融个性场景化的能力,着力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各项客群的落地工作。在服务特殊客群方面,中银消费金融结合贵州地区特色,创新开发健康医疗项目授信产品“小青果”商户专享贷,为怀孕满8周的适龄孕妇解决资金难题,以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方式提供产前无创筛查、新生儿遗传病产前筛查和干细胞储存等服务。

  该产品一方面为更多贫困家庭客户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弥补了贵州省内关于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新生儿干细胞互助共享的不足和空白,提供干细胞相关的大病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减少因病治病和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

  谈到中银消费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规划时,菅芳认为,科技赋能和数字化发展能够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通过应用金融科技,中银消费金融着力在获客和活客两大环节降本增效,利用场景更加精准地获客和活客,扩大普惠金融服务面。

  “在前端,我们利用科技赋能整合各方数据描绘客户画像,打造获客模型;在中端,我们基于银行背景的强大金融属性,铸建风控模型;结合两者,消费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个人信贷业务的重要补充,重点面向银行金融服务暂未覆盖或覆盖不全的客群市场,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菅芳如是说。

  近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深入融合的趋势下,中银消费金融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发展普惠金融,降低消费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一是打通推进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满足线上线下全方位场景的客户多元化需求。二是借助科技手段,降低经营环节的各项成本,向农村等地区延伸消费金融服务,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普惠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消费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有益补充,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角色。“科技+场景、数字+普惠,让中银消费金融的普惠金融服务垂手可得,无处不在。”菅芳总结称。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