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雷格设计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精锐教育张熙:教育的回归和精锐的进化

2019/11/25 9:13:2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1月18日-19日,由爱乐奇和精锐教育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学习力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现场,精锐教育集团董事长张熙先生以“回归与进化”,破局当下教培行业,向在场的3000余名学者精英传递《回归根本 创新无限》的行动理念,稳舵精锐,洞悉教培未来。

11月18日-19日,由爱乐奇和精锐教育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学习力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现场,精锐教育集团董事长张熙先生以“回归与进化”,破局当下教培行业,向在场的3000余名学者精英传递《回归根本 创新无限》的行动理念,稳舵精锐,洞悉教培未来。

从子曰的“个性”到苏格拉底的温度

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越发凸显。张熙认为,知识会过时,但学习知识的能力不会过时。孔子讲究因材施教,苏格拉底的精髓在于问答式教学,张熙通过总结在北大和哈佛的经历,将哈佛的案例教学法融入基础教学,引用问答式的教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主动学习,多元互动,并在预习和互动上对其进行了延展,提出以“学习力成就未来”,强调主动思考的创新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是个性需求,精锐教育在这方面一开始就握住了胜利的钥匙。这也是提升学习力最有效的方法。在线智能测评、老师匹配、课程设计、作业推送等各方面定制个性化教育服务,专注于个性发展,致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574400401419049231.png

教育+科技 开创高端OMO创新模式

近年来,精锐教育不断突破创新,利用AI智能技术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平台,运用科技发展打通线上线下两端,开创教育领域高端OMO创新模式。将课后及时评价反馈、强化预习及课堂互动等更好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有效地贯彻落实,建立良性自循环体系。张熙表示,OMO是教育行业的大趋势,决定着一个教育企业是否能走向成功,精锐教育将投入30亿,其中20亿用于技术升级,全面推进教育OMO,大力推动精锐大生态链OMO的形成。

未来,新技术将不断更新迭代,“科技+教育”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革新和共赢机会。教育不是科技上的竞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人,成就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让科技有效赋能教育,帮助求知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迸发,是精锐教育始终不变的坚持。

传递教育温度,助推家庭教育转变 

张熙指出,我们把教育分为三个维度,家庭,学校和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锐教育作为一家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为初心的教培机构,在服务学生、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之外,还为父母推出了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中国更多的家庭带去精锐对第一课堂教育的理解,使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了有效互补,提升了教学质量。精锐教育希望通过关注家庭中的细节教育,助力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转变,使青少年在早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勇担社会责任,捐款1000万助力教育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地区、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仍存在两极化差异。对此,张熙指出,教育机构应该联合起来,通过科技的力量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山村与城市学生能享受同样水平的教育。

精锐教育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成熟而完善的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向贫困地区赠送免费名师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学习资源。今年年初,精锐教育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成立振威教育科技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举办专题教育论坛、自主贫困师生、开展教师培训交流等公益项目和活动,帮扶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为中国的教育公平出一份力。

“我希望能把所有优秀的课程和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免费送给所有的贫困地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本身应该有这样的公益心,为了中国的教育公平做出我们的努力。”张熙表示。

当今社会,科技正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行业如何利用技术革新,是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张熙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活力。注重创新的同时,精锐教育也始终铭记初心,回归教育本身,因为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最终只为更好地服务教育!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