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null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

更多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响应国家生态农业发展,中伦农业解析大力布局稻虾产业意义

2019/8/7 14:49: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8月7日,小龙虾市场的火爆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小龙虾的迅速崛起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新兴生态农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契机。稻虾模式因其良好的产出品质和效益带动,被大面积应用,国家更是大力支持和发展稻虾产业。中伦农业也在大力发展稻虾共作模式,日前,中伦农业在眉山以复兴乡、永寿镇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土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未来形成辐射2万亩产业的规模。

  8月7日,小龙虾市场的火爆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小龙虾的迅速崛起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新兴生态农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契机。稻虾模式因其良好的产出品质和效益带动,被大面积应用,国家更是大力支持和发展稻虾产业。中伦农业也在大力发展稻虾共作模式,日前,中伦农业在眉山以复兴乡、永寿镇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土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未来形成辐射2万亩产业的规模。

  为什么中伦农业在已建设七大稻虾种养基地的基础上,大踏步地继续勘探田块布局稻虾产业?中伦农业从以下几点为大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1. 粮食安全大于天:一亩稻虾综合种养能产一千斤优质稻及200斤优质虾。

  中国是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安全线以上水平,超过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安全储备率水平。

  但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国家依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储备的数量、质量,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来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伦农业解析大力布局稻虾产业意义

  中伦农业解析大力布局稻虾产业意义

  2. 人们迫切需求更健康、更优质的农产品:稻虾种养循环,互补互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人以前是解决吃饱饭的问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观念的转变,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农产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人民对安全健康、生态美味的农产品需求愈发旺盛,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当今国人对农产品的核心诉求。  

中伦农业解析大力布局稻虾产业意义

  中伦农业解析大力布局稻虾产业意义

  3. 优产高效促进农民增收:相比传统种养,稻虾共作经济效益增加70%以上。

  稻虾共作模式下,“一季稻、两季虾”。以生产实测数据为例(由四川中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态种养基地提供),每亩虾稻田收获稻谷800-1000斤,小龙虾200斤,综合收益可达7000-9000元。并且由于稻虾共养的生态特性,产出的小龙虾和稻米品质,更是远远超出单一的种养模式。

  以上几点优势,无不说明稻虾共养是解决农业问题的一剂良方

  除此之外,从我国水稻发展现状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角度而言,中伦农业实行的稻虾共养模式是也是符合国情、大势所趋的一种养殖方式。

  我国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大多数水稻种植区稍加改造就基本具备稻虾种养条件。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过1200万亩,其中稻虾田的面积占比超70%,而在2016年,这个比例只有50%左右,足见稻虾产业的发展速度。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曾在“2019乡村振兴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高峰论坛”中发言称,中国的农业土地一定要规范占用,集约使用,努力提升耕地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土壤的改良、培肥,降低农业面临的污染,改善耕地的质量环境,加大耕地的改造。

  稻虾共养的模式既满足了政府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同时该模式因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改造成本低廉、亩产值高的特点也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而这些养殖户有的是当地农民,有的则是其他行业涌入的掘金者,他们的参与构成了基数庞大的新农人群体。稻虾综合种养不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还是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战略意义。

  稻虾产业除了集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于一身,具有相对传统农业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是有一亩稻虾等于一亩湿地公园的说法。有这么多的优势特点,也就不难理解国家为何会大力发展稻虾产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参观中伦农业邛崃生态种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参观中伦农业邛崃生态种养基地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