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务:产学研结合,探索环保人才培养新路径
导言:近几年,环境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短时间内,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迅速释放,一系列新兴市场机会也随之不断涌现。
近几年,环境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短时间内,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迅速释放,一系列新兴市场机会也随之不断涌现。
大量新兴市场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不仅仅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对环境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落地需求?如何更好地承接新市场?任何复杂系统都不能靠单一逻辑支撑发展,企业尤其如此。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职能管理负责人王舒宇曾指出,人才、管理、资本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逻辑,企业发展要突飞猛进,必须突破人才、管理、资本等方面的瓶颈。
而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环保人才与经济发展、污染减排、环境质量改善高度相关。但目前,环保人才空间分布差异大,环保人才任务负荷重。
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需求更加紧迫。从目前行业的发展来看,要真正落地日益释放的强烈环保需求,环保人才必然成为环境企业决胜市场的重要基础。
专业人才对新问题支撑不足
加快发展环境产业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环境企业也在近几年不断扩大业务规模,由此带来旺盛的人才需求。但由于环境产业发展脚步加快,人才储备却没有跟上节奏,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量,环保行业原来既有的人才存量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蒋洪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环保人才规模与环保的繁重任务要求存在矛盾,环保人才增长与区域环保需求也存在差异,高层次环保人才引进培养难度较大,部分紧缺专业人才对环保新问题支撑不够。
很多环保企业的资深HR也反映,在求职的环保人才中,初级技能的人数占比较多,高级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少,而复合型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钦平曾在“2018(第十二届)固废战略论坛”上指出了行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局,他表示:“近几年,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不少企业的人才储备却跟不上。有企业不得不花高薪,从其他地方挖人才、搭班子;还有企业项目签好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经理。是时候关注‘人’的问题了。”
专业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带来了技术制约,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
目前人才培养最大的瓶颈之一是培养质量,即高校的人才培养如何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而由于部分高校对经济新常态下新专业的设置缺乏长远的考虑,不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与市场需求很好对应,普遍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缺少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企业也普遍指出,这是目前环境企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要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是相当迫切的。近几年,很多环保龙头企业都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国家也在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的共同培养中去。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多元的办学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同时支持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
水务龙头企业北控水务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导的代表性企业之一。2018年11月,北控水务牵头联合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科研单位等成立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以下简称“产教联盟”)。产教联盟致力于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供给服务、师资队伍培养、研究咨询、共享资源、服务工作等基本职能。未来三年,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覆盖百所大学环境人才培养,打造“产、学、研、用、创”的立体式人才价值链,促进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增强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北控水务先后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行业产业学院,成立“北控水务学院”,开设水务管理专业(智慧水务方向)、项目管理专业(智慧环卫方向)、城市资源综合利用专业,与高校一起参与环保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联合培养、教材开发、实训就业等。
北控水务校企合办专业的陆续落地,也与北控水务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2018年年初,北控水务正式推出了资产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双平台”战略,向轻资产企业迈进。在生态战略和创新战略的支撑下,通过构建两大平台,升级“投资+技术+人才+数据”四轮驱动,推进智慧水务,多措多举,更好地支撑十大业务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1年,北控水务就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 -- 北控水务集团环境产业联合研究院”。近几年陆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河海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20余所“学术型”高校签定《校企合作协议》;2014年开始陆续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长沙环境保护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生态职业学院等20余所“应用型”院校签约。
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北控水务学院院长于立国表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北控水务酝酿已久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这对企业来说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专业型人才培养,要紧抓行业热点需求
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高职院校要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顶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环保人才的培养无论对企业还是高校,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讲,更倾向于选择应用型技术人才。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涛此前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技术的研发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最大特点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更能帮助客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趋严,也对环境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北控水务为例,目前已经拥有水厂达到937座,以智慧水厂试点建设为突破,也需要众多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与生产运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伴随着智慧水务的大跨步发展,适应新时代智慧水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会越来越受欢迎。
北控水务联合多家高职院校成立相应的北控水务学院,首先聚焦的就是行业目前相当受关注的“智慧水务”领域。目前,北控水务携手高校推进的国内首个智慧水务专业方向已经在山东成功落地,它是中国高校第一个真正落地的智慧水务专业,它开创了我国环保教育的先河,将为整个环保行业输送更多智慧水务领域的高层次技能人才,给校企合作带来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于立国介绍,北控水务学院在全国各地产业学院的建立,将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融合,培养众多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与生产运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为北控水务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也将对环保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运转良好的校企合作,实现智慧水务专业的开创式引领,不仅能满足北控水务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于立国指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控水务学院将面向全环保行业,为整个环保行业输送智慧水务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北控水务在团队、项目、实践基地、科研计划等方面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的推进,打造环保行业人才培养新基地,也是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对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晓佳,转载自中国水网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