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nead建筑事务所摘取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国际设计竞赛桂冠
导言:近日,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国际设计竞赛结果正式公布,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与Andropogon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的作品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摘取竞赛桂冠。
近日,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国际设计竞赛结果正式公布,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与Andropogon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的作品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摘取竞赛桂冠。
获奖作品由ennead设计合伙人托马斯·黄(Thomas Wong)主创,整体设计极富生物动态美感,外观形态与自然湿地环境交相辉映,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立场,更传达了对人类与自然万物和平共生的殷切期盼。
“保护区的整体设计与其建设初衷及未来愿景深深契合:在拯救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过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竭力恢复地区原本生态多样性。我们期望通过这个设计呼吁整个社会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为各类生物以及人类自身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 托马斯·黄,ennead设计合伙人
该项目坐落于长江口的上海市崇明岛上,建筑面积达39,670平方米,位于占地17.5公顷的风景保护区内。作为现有中华鲟保护基地的延伸,项目设计最大程度上还原中了中华鲟和江豚等珍惜保护动物的原生环境,塑造了一个集生态展示与研究功能于一体的自然保护设施,为濒临灭绝的长江珍稀鱼类创造有利的繁衍条件,减少物种数量递减。ennead的设计有力响应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及生态保护议题,从公民教育角度出发创造出富有互动性的展示空间,将有力提升来访者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了解与保护意识,进一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保护事业中。
与自然环境对话
戏剧性的建筑形态是自然与结构对话的产物。建筑外观绵延起伏的流线设计颇具视觉美感,其灵感源自河流的涟漪和长江上游的标志性景观。略呈弯曲的木质结构支撑了建筑肋骨,中央脊柱则将建筑的三大空间完美衔接。整体建筑合而不分,分而不离。而轻质外表皮系统则采用了半透明PTFE材料,轻柔地包裹着一系列内部养殖和展示池,最大限度地控制日照光线,营造了亮度适宜的室内空间环境。
室外繁殖池上方的架空人行栈桥也是设计的一大亮点。场馆上方的栈桥将访客引入室内,渐渐进入馆内宁静安详的自然环境中,与自然融为一体。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在保护珍惜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群创造了了解自然的机会与平和的心灵体验。
可持续建筑助力生态重建
ennead的设计方案力求以建筑的力量赋能生态保护工作。设计包含了一系列位于建筑内部和外部的饲养池,模仿了中华鲟和江豚自然迁移时经过的不同大小和盐度的水域,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华鲟和江豚繁殖和饲养。此外,项目设计还包含了一系列研究设施,用于中华鲟和江豚研究以及帮助两种珍惜物种重新融入其自然栖息地。该项目通过沉浸式展览空间和体验,使访客可以看到机构所做的重要保护工作,深度观摩中华鲟的研究和养殖活动,了解鲟鱼的成长和发育。
获奖设计采用了高度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结合了夹层胶合木结构、地热供暖和冷却循环回路,并运用由土生和水生植物共同构成的湿地达到快速碳固存和场馆用水净化的作用,呈现了新时代生态平衡的重要典范。此外,景观设计方案重新构建了长江流域的海岸线系统和各种生态区域,在土地和水生栖息地之间建立了关键的平衡。
着眼将来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环境破坏等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古老动物已濒于灭绝。作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保护基地,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中华鲟及其栖息地保护,更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获得该项目设计竞赛冠军,是继主创备受瞩目的上海天文馆设计之后,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公共和人文建筑领域取得的又一成果,充分反映了ennead在人文空间塑造方面的远瞻性和丰富经验,彰显了事务所通过建筑实践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理念与人文责任感。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