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金融研究智库高地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在高金成立
2018/10/29 16:00: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0月25日,由上海市金融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暨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303大礼堂隆重举行。大会旨在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金融发展史为场景,回顾总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积累的诸多经验与智慧,以期更好地开启下一段建设征程。
10月25日,由上海市金融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暨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303大礼堂隆重举行。大会旨在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金融发展史为场景,回顾总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积累的诸多经验与智慧,以期更好地开启下一段建设征程。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孙辉,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部主任谢怀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统计部副主任、上海市金融学会秘书长黄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执行院长张春及上海市金融学会第十届会员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庆祝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主持大会。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由上海市金融学会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与交流,及时构建金融研究智库高地而设立。专业委员会首届会长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首批会员单位27家,均来自上海市金融学会。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委会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研究院的国际化研究平台和全球领先师资团队,采取强强联合的产学研究模式,加快金融政策智库构建,加速金融研究国际化。
黄震首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辞,感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学会将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这个广阔的平台交给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来建设和发展;希望专委会未来的建设和研究能够做到:不忘改革初心,保持开放姿态,以更广的朋友圈、更大的生态圈做好金融研究,真正体现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有的高度和地位。他同时希望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断向着铸就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高地的目标迈进,为金融研究更上一层楼而不断挑战新的高峰。最后黄震勉励大家与其犹豫等待,不如在市场低谷厉兵秣马、练好内功,潜心做好金融研究,才能为拥抱下一个资本市场的春天而积蓄力量。
孙辉在代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学会的致辞中指出,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时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委会能开拓视野,凝聚专家智慧,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谢怀筑则代表中国金融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专业委员会能成为对接智力资源和现实问题的桥梁,多举办活动,产出优秀的成果,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上海市金融办欣闻专业委员会成立,发来贺信。贺信中,金融办对专业委员会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其能成为区域金融研究交流与合作的促进者、标准制定的倡导者和全球金融治理的建言者。
随后,黄震和孙辉为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朱启贵为首届会长。
朱启贵在发言中号召全体会员单位,树立核心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在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意识形态领域,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并带头树立金融理论研究领域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智库,在金融研究领域重塑朋友圈,再造生态圈,打造“五大平台”,助力金融发展。
在之后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中,连平首先发表主题演讲,直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待提升。上海目前还是“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的国内金融中心”。连平将国际化步调慢归因于准入门槛高,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严格管理。在未来国际化提升上,他认为一要把握机遇,抓住对外资金融机构和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机会,也要抓住“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二要找准方向,尽可能把资源和能力放在效果明显的地方,同时,也要提升市场服务,夯实基础建设。
张春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应是立足中国、覆盖亚洲、辐射全球,成为和纽约、伦敦三足鼎立的全球金融中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结构性的制度创新。此外,金融科技(FinTech)将在推动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发展、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元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三支箭”:一,借力自贸区建设;二,引入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在岸市场和服务的覆盖质量、效率;三,大力推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场外市场建设、扩展和创新。
接着,黄敏、严弘、赵晓菊和潘英丽通过圆桌讨论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分享了各自对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建设的见解与愿景。赵晓菊院长指出上海的对标城市不应是香港、新加坡,而是纽约、伦敦。从国家层面,在战略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位;在上海层面,要落实FT账户的便利性。此外,还需加强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应用,以及用包容性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管。潘英丽则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力点应该是在“金融”,而非“国际”,建设金融中心的两个突破口分别在于如何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建设发展国债市场。黄敏回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初衷,以及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出现的竞争及问题,以求温故知新。
圆桌论坛最后的提问环节,观众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问题与在座嘉宾一一探讨,就此为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