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null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

更多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民生焦点

首页 > 民生焦点 > 详细内容

歌声飘满武陵山
——中国龙山靛房土家族山歌节速写

2018/9/27 17:07:27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打开辽阔的中国版图,在其中北纬27至30度世称神秘纬度的地带,有一座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脉,绵延湖南、湖北、重庆、贵州4省市,纵横420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大山里,群峰叠嶂,溪谷密布,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这就是武陵山,这就是自称毕兹卡的土家族人的家。

  打开辽阔的中国版图,在其中北纬27至30度世称神秘纬度的地带,有一座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脉,绵延湖南、湖北、重庆、贵州4省市,纵横420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大山里,群峰叠嶂,溪谷密布,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这就是武陵山,这就是自称毕兹卡的土家族人的家。

  

  中秋时节,中国土家族山歌节在位于土家族文化核心区域的龙山县靛房镇举行,靛房镇居住着两万多名毕兹卡原住山民,他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仍然使用土家语交流,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毕兹卡山歌,“土家住在高山坡,山上木叶多又多。木叶一张歌一首,一张木叶一首歌……”

  

  这位吹着木叶,唱着山歌的汉子,是土家族民间艺人,名叫彭茂森,他从小跟着父母学唱山歌、吹木叶、打溜子、摆手舞,十分热爱土家音乐,非常喜欢土家文化。

  土家山歌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生命力。进入土家山寨各地,常常能听到土家族人在各种场合唱起山歌。

  土家山歌是时代和生活的一面镜子,其根据现实生活的即兴创作的一面,能随时地反映现实状态,反映土家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土家山歌,不仅能反映土家族处于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民族风情,而且也能勾画出民族的形象、心理和性格特征。

  靛房镇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山歌节这天,来自武陵山区能歌善舞的土家族男女老少们汇聚在此,向大家展现他们最动人的歌声、最多情的山歌。

  土家山歌和其它民族的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是伴随着劳动生活而产生的歌谣,最能反映土家族人粗犷豪放的特点,是劳动生活、劳动节奏与韵律的艺术再现。在武陵山区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代土家族人民在这里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生动鲜活的土家山歌。

  走进土家族山歌节,就像是走进山歌的森林!土家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在千百年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抒情达意,常常以歌传情,以歌代言,以歌咏志,求得一种快乐享受。所以人人喜爱唱山歌,山歌就像一条甘甜的溪水,滋润着他们的生命,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民俗学者、土家语传承人彭英子介绍,土家族的山歌不像作曲家的歌曲一旦完成即便定型,它是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中演化与完善的,它的艺术风格也是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土家人民既是创作者、歌唱者又是欣赏者,同时也是批评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土家族人将生产生活这单一的活动赋予了山歌的艺术形式,在生活中唱歌,在唱歌中生活,这是何等惬意!经过两天的初赛和决赛的紧张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土家族冷歌演唱、热歌演唱、方言演唱三种唱法的冠、亚、季军和优秀奖。这些来自武陵山区各地的山歌高手,通过自己优美的山歌充分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土家族文化,为现场观众送上了一道丰富的艺术盛宴。

  让我们与山歌同行,让我们与快乐相伴!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善良、纯朴的土家族人民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独特的音乐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整体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土家山歌节,离不开打溜子。溜子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其历史悠久,曲牌丰富,多用于年节、婚娶等喜庆场合。溜子由锣、马锣、头钹、二钹,几件打击乐器共同组成,一般4至5人合奏演出,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

  

  在土家族聚居的山区,还很好地保留着打溜子的习俗。打溜子极富表现力和模仿力,模仿飞禽走兽居多,很多曲牌也以动物形态命名,比如鲤鱼漂滩、雄鸡争雄等等。

  民俗学者、土家语传承人彭英子说,打溜子源于原始渔猎时代。人们捕获动物后,敲起渔猎工具和锅、碗、瓢、盆、罐、钵等家伙庆祝,所以,现在土家族还有称打溜子为打家伙。

  土家族人的打溜子反映着土家族人浓浓的生活情趣,他们以自己这种特独的艺术形式显示了土家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大无畏精神。这和土家族咚咚喹小乐器不一样。

  咚咚喹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簧管气鸣乐器,是用小竹管制作而成,用三指按住音孔,衔簧吹奏。吹奏艺人用娴熟的技巧,可吹单管或双手各持一管吹奏双管,其发音清脆、明快,有打音、颤音兼备的特点,可模拟鸟语虫鸣、风泉流水之声,形成写意性的音乐语汇和它固定的音乐曲牌。

  

  关于咚咚喹的起源,土家族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名叫咚咚的土家族小伙子也被官府抓走了。身怀有孕的妻子巴列苦盼夫归。她还信手扯根小竹,削成竹笛,吹唤丈夫咚咚归来。日复一日,她不停地望着、吹着、盼着。人们同情她,便纷纷吹奏的竹笛,替她呼唤亲人咚咚归。后来,这种竹笛便被称为咚咚喹了。

  土家族吹咚咚喹的高手应该数严三秀了,她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咚咚喹项目传承人,而且还是制作咚咚喹乐器的高手,她所制作的咚咚喹乐器,作为纪念品被许多专家、学者收藏。

  严三秀没有读过书,全靠死记硬背把几十年来演奏咚咚喹的经验,心传口授给后人,使咚咚喹这个古老的民间音乐不断地发扬光大。

  咚咚喹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一种外化形态,有其独特的结构、句式与演奏形式,十分吻合中国古代朴素的音乐美学观。

  山歌节期间,从原始社会走来的毛古斯舞,表演的惟妙惟肖。在靛房镇,毛古斯舞动了千年。毛古斯传承着土家族人祖先的故事,属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表演艺术之一。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毛古斯项目传承人彭南京,今年78岁,介绍他们身上穿的是棕树衣,毛人自始至终讲土家话,唱山歌,相互对话变腔怪调,从服装、动作到生活场景、生产工具都模仿猿人。一招一式,可以让人们领略到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

  民俗学者、土家语传承人彭英子介绍,毛古斯表演的主要是土家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毛古斯真实记录了酉溪人群的渔猎、农耕的生产生活,婚姻习俗情况,说明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应上溯得更远。酉水流域旧石器、新石器考古遗址相佐证,扩写了土家族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重大的民俗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

  民俗学者、土家语传承人彭英子说,摆手舞是土家族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包括赶猴子、锦鸡拖尾、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2006年,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靛房土家族山歌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路的民族学、民俗学、音乐艺术专家学者认为土家山歌经历代歌手的不断创作、加工、锤炼,如今,上万首流传下来的山歌已成为了土家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经典。

  土家山歌与土家族的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是研究中华歌谣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土家族民间文学最典型、最具艺术性的代表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土家山歌唱词中既有即兴创作,也有传统古歌和民间叙事长歌,是研究古代、现代土家族文学的重要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土家山歌积淀着数千年土家人的文化信息,不仅对研究民族心理结构、文化特征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龙山县副县长彭绍兴介绍,我们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从来没有迁徙,爱唱爱跳,几乎“人人是歌手,处处有歌台”,特别是龙山县靛房镇的土家山歌,更是长盛不衰,享誉中外,在这里,山也是歌,水也是歌,土家山歌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生命力在悠悠酉水河边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和激发,土家山歌既是土家文化的符号,更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我们土家人将用飘满山歌的酉水河去承载、去传承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山县政协原副主席田隆信说道,靛房镇是非遗大镇,全县非遗传承人有226人,靛房有43人,国家级有7人,靛房就占了3人,土家族总人口830多万人,会说土家语的只有3万人左右,靛房会说的就有2万来人,所以土家族语言需要抢救、保护、传承,土家山歌要出新作品、更要出精品。

  西南民族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廷亮教授观点非常明确:文化自信不自大,文化传承要创新,文化传播不自封。

  龙山县靛房镇党委书记张明仁说道,力争把靛房打造成非遗重镇,非遗雄镇。

  在土家山歌节日期间,不忘去享受土家的美食,土家人热情好客,客人进屋,先吃一碗开水泡糖馓,或吃一碗糯米或小米甜酒兑蜂蜜冲凉水,让人解渴爽心、提神生津。然后以大碗酒大块肉待客。

  

  土家大肉,看起来吓人,吃起来特别浓香美味,和它那种别具一格的做法大有关系,过程并不复杂。先把姜、辣椒、木姜子、花椒等佐料在锅中小火翻炒,等有香味飘出时倒入当地的泉水,大火烧至沸腾,之后将切成大块的肥肉放入锅中焖煮十几分钟左右,等到用筷子能轻松插进肉里时就煮好了。然后把肉从锅里捞出冷却后切成片,再用大火爆炒,放入特制的酱料和大蒜,等肉质微微发黄后出锅,这样 " 土家大肉 " 就制作完成了。

  合渣,也叫“菜豆腐”,土家人爱吃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渣浆不分,然后掺菜叶煮成,以辣子、花椒、山苍子油为佐料,伴着包谷、红薯吃。即味美易咽,又营养丰富。

  湘西腊肉很出名,腊肉更是土家人的上等大菜,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佳肴中,正上方必摆上一大钵腊肉。

  在古代住在大山里的土家人,因为交通不便,只有在冬天把新鲜猪肉,用辣椒粉、花椒、盐腌一个星期后,拿出来挂在火坑的炕上,下面烧柴火,直到烤干为止。烤好的腊肉可以存放好几年。武陵山区土家腊肉,浓香可口。

  土家“坛坛鸭”,源于太平盛世,原本由土家先人偶然拾得坛片,突发想,用其做锅,取来溪水,佐以山椒,用柴火焖制,觉其味酥香透骨,别有一番风味。经后人研习、荟签、传承,最终得以味型正宗,匠心独运并传承独门秘方沿袭数百年。又给这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尝”人闻美味凭添了几分历史韵味,更夹杂着永远的土家节日味。

  一个地方有了歌声,就如一个人有了灵魂;一个地方有了灵魂,这块地方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彭慧 )

  “土家山寨两条河,两条河水解干渴;一条是千年流不尽的水,一条是万年唱不完的歌。”民间艺人、土家歌手彭茂森饶有兴致地歌手在靛房镇上空久久回荡。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