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金融创始人潘宝锋分析网贷行业发展动态
导言:网贷行业进入了关键时刻。进入六七月份,“爆雷”事件时有发生,平台监管、自律以及风控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黎明的曙光中,一直坚守的网贷平台需要联合起来,把最真实情况呈现给市场、参与者和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人们。
以求知者的心态去面对行业,以反哺者的姿态去回馈社会
网贷行业进入了关键时刻。进入六七月份,“爆雷”事件时有发生,平台监管、自律以及风控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黎明的曙光中,一直坚守的网贷平台需要联合起来,把最真实情况呈现给市场、参与者和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人们。
泰然金融创始人潘宝锋表示,大乱必将大治,我们要坚持信息中介本质、合规经营。行业更是要团结在一起,合成一条可以力拉万钧的绳索,终将会迎来行业崭新的发展阶段。
行业:网贷“普惠金融”作用不容忽视
自2007年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的诞生,网贷行业在中国已发展11年。作为传统金融业的有效补充,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帮助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与个人及时获得融资。
作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有资金并通过网络出借获取收益的出借人和有借款需求并通过网络借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撮合服务。
根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日,全国的网络借贷平台累计满足了2500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7.2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5万亿-6万亿元之间,累计为4000多万投资人(按各家平台投资人累计,很多投资人同时投资多家平台,此处未剔除重复计算,实际人数应远低于4000万)赚取投资收益4000多亿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动奖励、返利所得),可以说为个人资产配置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途径。
尽管行业出现乱象,但整体来看,我国网贷行业积累了众多的优质客户群体,促进了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推动由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体现出“人人可获得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发展理念。
“网贷行业的初衷是为了给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资金获取问题。”潘宝锋表示,面对行业动荡,我们要坚持信息中介本质、合规经营、回归普惠金融的初心。
从业者:坚守初心,守住底线
纵观这几年行业的发展,这不是只针对网贷行业的倒闭潮,而每一个新兴行业都会有一个自我淘汰与净化的过程,才会走向发展与成熟。
比如,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支柱行业之一的信托业,自1979年至今,共历经数次整顿。最终,信托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上千家减至现在有牌照的68家。
对于网贷行业而言,也是如此。这是自我净化、正本清源,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这场“阵痛”中,很多不合规的平台退出市场,或者被市场淘汰,这都是网贷行业进入更健康的发展新阶段的必然经历。
作为一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潘宝锋一直强调要做永远的创业者、求知者和反哺者。“最初进入互金行业,我就有一个信念,无论行路远近,无论是起是落,我们誓必不忘初心,永远以创业者的状态去经营企业,以求知者的心态去面对行业,以反哺者的姿态去回馈社会。”
如今,网贷行业正在进入变革期,是大浪淘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阵痛期,对从业者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作为网贷行业的从业者,一定要坚守初心,坚持普惠金融,坚守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按照整改验收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潘宝锋表示。
监管:鼓励健康发展,提振市场信心
潘宝锋表示,今天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各家网贷平台自己,更是一次借款人、出借人、行业平台、媒体和政府都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各方都在积极的行动。
继7月16日中国互金协会及此前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地互金协会集体发声后,监管方也做出了相应的回馈。
据《新京报》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至8月间落实187条网贷备案验收细则。这次是由国家体系制定、并将在全国执行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杜绝因地方监管套利而出现验收问题及风险隐患。
随后,央行、银保监、证监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通知。
紧接着,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与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试行)》,并启动“帮扶行动”,探索发挥标杆企业专业能力帮助行业处置风险的有效路径。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一直坚守的平台注入强心剂。平台自身也纷纷积极行动,通过见面会、开放日、增资、联合行业做正面发声等方式去传递正能量。
潘宝锋表示,在市场极端环境下,政府的雷厉风行,是合规合法又稳健前行的网贷平台的福音,希望国家强监管政策能早日落地,积极引导平台健康发展,帮助互金行业重新焕发活力。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