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鑫金服周治翰:互联网金融坚持合法合规运营是正道
导言:最近一两个月,国内多家网贷平台“爆雷”,行业中蔓延出紧张的气氛,新华社、央行也接连发声。7月7日,新华社发表文章《“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文章中提到,“平台自融、发放假标劣标、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在已经‘触雷’的平台中,几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
最近一两个月,国内多家网贷平台“爆雷”,行业中蔓延出紧张的气氛,新华社、央行也接连发声。7月7日,新华社发表文章《“爆雷潮”之后,P2P行业将走向何方?》,文章中提到,“平台自融、发放假标劣标、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在已经‘触雷’的平台中,几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
“其实这个意思很简单:真的P2P不会跑路,跑路的平台,都不是真正的P2P。P2P不是坏东西,它扎扎实实用技术为金融创新,响应国家金融普惠、助力实体经济的号召。央视新闻曾13次正面报道P2P,比如央视一套焦点访谈节目关注并肯定了P2P行业,和此次新华社的观点高度一致:P2P其实不是坏东西,出问题的其实也不是P2P。”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如是说道。开鑫金服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单位。
就在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近日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更指出,下一步强化整治力度,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7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负责人范文仲表示,现在网上做信贷业务,很多目标是扩大放贷群体,但没有降低放贷成本,希望通过高利率覆盖成本,这就导致了传统的高利贷的风险在更大的社会平台上重现。未来会涌现出真正优秀的网络信贷企业,所以我们对网络信贷不能一棒子打死。
周治翰表示,“从官方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网贷行业还是非常重视和肯定的。目前行业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钻法律空子的害群之马。在行业的强监管时代下,让问题平台面临淘汰出局,才能在未来营造出一个更加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
为什么频繁“爆雷”?
在国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大环境下,金融行业整体监管力度都在加强。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网贷行业的整治也在从严从紧,留给平台套利的空间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于一些打着网贷旗号,并非沉下心来做事的平台来说,不在合规上花功夫,却想靠“击鼓传花”方式维系下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6月底,原本是备案的最后期限,一些有违规业务的平台,特别是资金池、自融等业务,可能以为熬过了6月情况就会有转机,把宝都压在了备案上。但随着备案延期,一些平台没有脚踏实地做业务,当投资人信心流失,资金出逃时,发现窟窿越来越难捂,平台也就难以为继了。地雷相继引爆,震感强烈。
在新华社文章中,也提到“爆雷”的平台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平台自融、发放假标劣标、缺乏自主造血能力……
在已经“触雷”的平台中,几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一些平台缺乏可靠的“发标项目”,就将投资者资金和自身关联公司相匹配,让投资者承担经营投资“双风险”;一些平台尚未建立自主信用审核体系,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把关不严,致使延期兑付情况严重;一些平台借“0元购”概念大搞网络传销,长期将短期借款资金与长期投资资产错配,甚至垒起“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对于类似上面提到的平台,投资者也要引起重视。如果一个平台有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夸大的诱惑式宣传的时候都要引起警惕。
坚持合法合规运营才是正道
纵观这些爆雷的平台,触碰资金池、虚假标的、自融自担保等监管红线,往往是危机的源头。如果说在网贷行业哪种运营模式更安全可靠,那必定是坚持网贷平台信息中介定位,不触碰监管红线。
对开鑫金服来说,一直要求旗下的网络借贷平台开鑫贷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合法合规经营,绝不触碰股票配资、首付贷、校园贷、现金贷等违规业务,最大限度减少政策风险。
同时,开鑫贷也一直坚持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不仅仅贯穿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还落实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身上。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才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逾期等情况。
投资建议:警惕高收益 远离非法集资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点投资建议。周治翰表示,这段时期,投资人应更加谨慎。
投资人应该明确,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在行业加速淘汰的时期,投资人不能盲目自信,也不宜过分悲观,要始终相信收益和风险是正相关的。对过高的不合理收益,要保持警惕。
另外,要选择合规、靠谱的平台。起码要远离线下理财平台、高返高收益平台、活期平台。对一些不知名的小平台,最好也不要轻易尝试。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