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教育赴革命老区 开展“互联网+教育+公益”扶贫活动
导言:7月9日,海风教育携手复旦大学共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麻黄山乡进行为期多日的“互联网教育扶贫”公益行动。期间,海风教育创始人兼 CEO 郑文丞与麻黄山乡希望小学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为致力于改善农村、山区孩子基础教育阶段补短板,海风教育发挥自身行业领先优势,捐赠价值100万元的在线教育课程和多套教学设备,践行“互联网+教育+公益”,实现“教师虽不在,教育资源在;学生虽留守,学识不滞后”,让远程支教这一创新型支教成为现实。
7月9日,海风教育携手复旦大学共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麻黄山乡进行为期多日的“互联网教育扶贫”公益行动。期间,海风教育创始人兼 CEO 郑文丞与麻黄山乡希望小学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为致力于改善农村、山区孩子基础教育阶段补短板,海风教育发挥自身行业领先优势,捐赠价值100万元的在线教育课程和多套教学设备,践行“互联网+教育+公益”,实现“教师虽不在,教育资源在;学生虽留守,学识不滞后”,让远程支教这一创新型支教成为现实。
麻黄山乡位于黄土高原边缘,是盐池县最边远、最贫困的乡镇。乡镇里的麻黄山希望小学共有学生50余人,多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在7月10日上午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副部长郭娟、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孙晓雷、海风教育创始人兼 CEO 郑文丞以及盐池县委副书记施选峰、麻黄山乡党委书记罗刚、麻黄山乡政府乡长王永鲜等参与了活动并且讲话。
盐池县委副书记施选峰表示,“复旦大学的学生骨干以及新兴互联网教育领军企业海风教育,用创新的远程公益支教模式在麻黄山进行捐赠,开启了麻黄山扶贫领域工作新的视界,对于麻黄山乡乃至盐池的脱贫攻坚工作必将起到深远的影响。我县的脱贫攻坚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一定能够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复旦大学已经连续20年向宁夏等西部省份派出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支教团,每年暑假复旦大学也会向全国各地派出学生实践团。为引导复旦青年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复旦大学此次组织了40名学生骨干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帮助学生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感受光荣历史,传承时代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今年,海风教育的加入也成为此次社会实践的一大亮点。”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孙晓雷表示,“海风教育作为从复旦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创业企业,积极投身于回馈社会,利用企业优势,精准教育扶贫,将海风教育全国的师资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贫困地区。优秀师资可以通过海风教育的在线教育平台,与希望小学的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做希望小学学生的线上家教,助力学生成长。”孙晓雷认为,“海风教育是首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得主,这次联合,也很好地将复旦大学的学生骨干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海风教育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提分效果最好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学习平台,坚持“做高质而高效教育”的初心,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海风教育此行,是积极响应国家“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的号召,以“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为愿景,背靠“师资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一条“互联网+教育+公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辐射到祖国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
在为期多日的公益历程中,郑文丞带头行动,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感受基层生活和发展脉搏,全面深入感知和了解当代国情,深刻了解到精准扶贫成效如何,积极践行“真扶贫”。
郑文丞表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衡是当下教育行业的一大痛点,更是亟待解决的难点。海风教育的在线1对1教育模式,正是通过互联网将一二线城市优质教育供给,跨越时空与全国各地学生需求匹配。通过技术和教研对教学赋能,链接一二线城市的优秀教师,使全国的 K12 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与自己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通过海风教育,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贫困地区的教育先‘富’起来。”
麻黄山乡希望小学教务主任潘庭感慨,“学校在编老师16名,平均年龄54岁,还都是男同志。之前的支教,到了时间都走了。9月份新学期,学校已经没有英语老师可以上课了。海风教育此次无私奉献,不但能解决我们课程问题,而且今天互联网在线的授课,比以往老师在现场交流要好。他们这个课件,有动画,很多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办了实事,我代表学校非常的感谢海风教育这种用创新的远程公益支教。”
由于教育本身便具有公益属性,教育机构也应当在一定层面上有所体现,在不断开拓业务、更新产品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老师、家长和学生。海风教育创始人兼 CEO 郑文丞表示:“坚持做高质而高效的教育,是海风教育不变的初心。海风教育将一如既往地参与教育贫困,助力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