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深圳

更多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海风教育郑文丞:“后慕课时代”,K12在线教育还有多少可能?

2018/2/7 13:04: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月15日,教育部推出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成功入选,占课程总数的七成。在线开放课程,又名“慕课(MOOC)”,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凡是想学习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1月15日,教育部推出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成功入选,占课程总数的七成。在线开放课程,又名“慕课(MOOC)”,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凡是想学习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多所高水平大学陆续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开课。在中国,慕课被定位为大学内的教育手段,学习者以在校生居多。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员中身份为学生的比例为62%,其中又以本科生居多,占比81%。在爆发式增长的慕课时代下,慕课模式是否能同样运用于K12阶段的在线教育,也逐渐成为业内广泛讨论的问题。早在2014年海风教育转型之时,海风教育CEO 郑文丞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海风教育
海风教育

“慕课模式”并不适用于K12在线教育平台

郑文丞看来,中小学课外辅导在线化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死亡三角”问题。所谓“死亡三角”,即培训课程在线化过程中三个最主要的难题:一、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自驱力;二、升学应试的学习内容晦涩且枯燥;三、互联网本身充满着巨大诱惑。

根据《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白皮书》调查显示,慕课也却并没有像之前人们预想的那样,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约20%的课程占到了师生网上交流互动数量的90%,这也就是说,有八成的课程基本不存在师生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慕课本身是开放性课程,需学生自主学习,听课人员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在线开放课程的真实作用才能发挥。

“慕课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具有极高的互联网属性,适用于具有一定自驱力的成年学习者或趣味性较高的学习内容。但这也同样造成了慕课模式和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业务缺乏兼容性的问题,即缺少自驱力的学习人群,并且大部分的学习内容艰难枯燥。”郑文丞认为,K12在线教育的发展要想取得突破,核心办法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创新地去用新模式解决问题。

 “后慕课时代”发展的重点,在于开发多元化教学产品和服务

后慕课时代,SPOC和DCGS应运而生。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在线课程,作为MOOC的补充模式,SPOC更符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由于人数有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表现和学习过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支持,也能够与学生展开更充分的交流,因此更具互动性。而DCGS(Dynamic Course Generation System)则在深度互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教材之间的精准匹配。大数据针对学生、教师和教材,采用了多组不同的标签来进行智能识别。根据这些标签,DCGS会为学生挑选出适合其知识提升的学习素材和与之匹配度最高的教师。

郑文丞认为,SPOC和DCGS对“后慕课时代”在线教育的启发在于,要不断打破思维定势,用技术赋能教育行业,从而为行业发展带来活力,引领整个行业的智能革新。K12在线教育领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以海风教育为头部,中小企业为底部,呈正三角形式分布的局面。未来的在线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互联网这么简单的模式了,人工智能将在教育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后慕课时代”下的新型学习方式,仍然需要建立在学习的本质上。K12在线教育,只有搭建真正基于学习者角度去解决问题的平台,不断开发更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产品和服务,K12在线教育的未来才会充满无数可能。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