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深圳

更多
利富塑电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九斗鱼:汽车金融野蛮生长 风控成核心竞争力

2017/10/19 11:08:2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近几年,国内消费金融势头越来越猛,其中尤其以汽车金融为甚。纵观全球市场,2016年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70%,而国内截至2016年底,汽车金融渗透率仅为38%,与欧美国家相比,虽然尚有较大差距,但国内汽车金融发展速度迅猛,九斗鱼COO王春乾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可能会超过50%,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

    近几年,国内消费金融势头越来越猛,其中尤其以汽车金融为甚。纵观全球市场,2016年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70%,而国内截至2016年底,汽车金融渗透率仅为38%,与欧美国家相比,虽然尚有较大差距,但国内汽车金融发展速度迅猛,九斗鱼COO王春乾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可能会超过50%,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
    简单来讲,汽车金融就是在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的融通,即贷款给汽车生产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参与汽车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群体。汽车金融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周边领域的崛起,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隐藏着瑕疵,近年来各种风险频发,新套路的层出不穷,都给从业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随着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布局汽车金融,阻碍汽车金融市场发展的“暗礁”也渐渐浮出水面,最让平台们头疼的,无疑是风控问题。然而,针对汽车金融风控难题,各家平台是否都做好了应对措施?
    国内汽车金融发展面临的3大问题:
    1、 征信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个人征信系统收录8.8亿自然人数,其中3.8亿人有信贷记录,尚余五亿人央行征信系统的记录里面未能覆盖到。在征信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贷款规模还在不断增长,风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 汽车金融相关法律问题
    由于国内汽车金融开展时间较短,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确立和更正,但体系尚有不足。汽车金融法律法规的缺陷,会限制汽车金融平台的发展,也会导致部分人和平台有形或无形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来开展业务,直接影响国内汽车金融业务市场的稳定。
    3、 贷后风控问题
    风控审核对于任何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至关重要,一旦审核不严格,平台资金回收就出现问题。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电话催收都是最主要的方式,借款个人甚至要利用车辆GPS定位寻找目标车辆。尽管企业和个人信用通过审核,仍然会发生资金回收问题。
    九斗鱼王春乾分析道,这3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风控问题,如何在征信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将风险降到最低,对平台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汽车金融风控,已经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平台均不敢掉以轻心,都着重完善各自的“数据”监控体系。
    平台自建风险评估监控体系
    针对汽车厂商、经销商等企业,要有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以九斗鱼为例,依靠其母公司耀盛中国RISKCALC风险控制系统,优选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对其做好“线上征信+线下尽调”审核工作,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两个维度做出精准评价,这样的平台在风险管理制度和对应措施上均比较完善,自身的征信系统也会比较健全。
    针对消费者个人来说,九斗鱼母公司耀盛中国相关人员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大数据具有得天独厚的价值,通过大数据构建人物画像,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再以此为基础预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以及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建设征信体系的一种便捷、有效的选择。数据的维度越多,平台对用户的画像越精准。然而搭建庞大的数据库并非一日之功,就拿耀盛中国来说,在十一年征信数据积累基础上,还与同盾科技、百融金服等国内各大数据及征信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补充多元化征信数据。如此,才能基本满足平台自身风险控制对数据的多元化需求。
    最后,九斗鱼王春乾总结到,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犹如互联网金融秩序的两架马车,只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提升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80、90后等购车势力对低首付、低利率的金融产品需求加大,行业相关政策的日渐完善,再加上各个平台不断加强自身风控,相信汽车金融市场将在未来5年迎来高速增长的势头。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徐燕萍]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