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产业发展与当地需求 颐高逐步打造创业创新生态圈
导言:在刚刚过去的东盟博览会上,颐高与广西宾阳县签订互联网+双创基地项目,与桂林市象山区签订桂林市新经济城市会客厅项目。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颐高在广西的各个项目不断深入运营,颐高将不断引进新的创新模式、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广西当地特色实业经济,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新商业等激活传统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东盟博览会上,颐高与广西宾阳县签订互联网+双创基地项目,与桂林市象山区签订桂林市新经济城市会客厅项目。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颐高在广西的各个项目不断深入运营,颐高将不断引进新的创新模式、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广西当地特色实业经济,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新商业等激活传统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成立于1998年的颐高从早期运营 IT 专业卖场转向运营商业地产、专业市场,再到如今向新经济实体运营商转型,不同的产业园区、创业平台等在各地落子,颐高积极构建多城乡创新聚集地,打造创业创新生态圈。
转型第一步 运营+服务成主打
杭州的文三街曾经见证了浙江诸多数码领域企业的兴起,现在正见证着一个个互联网创新企业飞速成长。颐高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从1998年在杭州落成第一家高新电脑城开始,颐高一直在进行业务扩张,到2010年,在全国已经开发运营60余个电脑卖场。虽然都是电脑卖场,但颐高没有走传统专业卖场租赁的路子。
在经营卖场的过程中,颐高除了为数码卖家提供基础的场地,还为他们提供仓储、金融、设计、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这样一步步走过来,颐高发现企业对于第三方服务的需求远远大于预期,而且产业聚集更容易吸引企业入驻,这也促成了颐高早期的转型。
创业企业构成不同行业的“毛细血管”,它们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在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此,颐高在2003年迈出转型第一步,开始建设运营科技类创业园区,不但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还通过自身和第三方机构提供创业过程中需要的从业培训、路演、物流等相关服务,并且引入便利店、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一个创业园的完整生态链基本完成。
以创业创新服务为核心 借风口探索新产业
继运营创业园后,颐高不断在创业服务领域做深做透,通过投资新建或利用空置的楼宇资源尝试开发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众创空间、新经济产业园等新产业业态。
产业园区能有效解决产业转移的问题,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产业生态圈。2009年大量的电商企业发展加速,颐高在深度开发和运营创业园的基础上,将在创业园创业配套服务的基础上,加入大物流、大电商、大产业的概念,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者提供全套产业链服务。而这也使颐高成为第一批从事电商园区开发和运营的机构,目前已经签约开发100余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2014年,国内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颐高审时度势,投资楼友会。楼友会作为杭州第一批众创空间品牌,通过自身的创业苗圃、孵化器,筛选初创企业入驻,经过培育之后,好的项目引入创业园,规模扩大后再引入产业园。
除了创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众创空间,颐高还发展了颐高小镇、颐居美丽乡村、人力资源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物流园区、创业大街、军民融合产业园,服务于各地的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并从2017年起向新经济实体运营商转型,整合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为当地的新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多年站在风口上,不断尝试新领域,颐高转型升级的方向很明确 -- 以新经济产业、创新产业为核心,推动当地的传统经济向新经济发展。
创新转型实体 多方合作共赢
近几年,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整合资源,内部挖掘产品、文化,外部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从转型为 IT 专业市场运营商到双创平台投资运营商,再到新经济实体运营商,颐高积累了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并与大量的服务商、创业联盟等有着广泛合作。
经过多年实践和创新,颐高在服务与运营方面更加专业,旗下各产业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结果。颐高特色小镇之一东海水晶小镇,规划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带动200个创业项目,100个高成长型企业,20个总部企业联动,并引进高层次创业者300名,投资机构50家,提升东海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区。
在与多方不断合作共赢的过程中,颐高积累了专业运营的好口碑,并收获新的合作机会。创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几大创业创新平台在全国各地纷纷落地,颐高的业务版图正在逐渐扩大。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