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深圳

更多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NEPCON South China2017智能安防、智慧医疗两大研讨会即将开幕

2017/8/16 10:30: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当前,智能化的创新技术趋势,正在席卷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安防及医疗作为保障人们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几大重要领域,也正在面临智能化的创新升级,这使得诸多新兴技术在这些应用领域的转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2017年8月30日,“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研讨会”及“物联网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与NEPCON South China同期举办,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一个畅享前沿技术交流、发现创新机遇的开放式平台。

透视家居、安防及医疗领域的智能创新趋势

 当前,智能化的创新技术趋势,正在席卷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安防及医疗作为保障人们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几大重要领域,也正在面临智能化的创新升级,这使得诸多新兴技术在这些应用领域的转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2017830日,“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研讨会”及“物联网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与NEPCON South China同期举办,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一个畅享前沿技术交流、发现创新机遇的开放式平台。

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升级等因素,进一步推动着这些市场不断提升需求。中国用户对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正经历放量增长,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接近100亿美元,且产品和解决方案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


家居市场并非唯一需要通过智能化升级来应对新兴需求的市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就使城市治安监控、商业安防等领域对智能化安防技术的需求同样也在不断放大;另一方面,庞大人口基数伴随而来的老龄化则带动了就医需求的增长,人们日益需要通过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对医疗资源进行高效率运用,并带来更加优异的诊疗体验。

智能家居:从智能设备走向智能生态

智能家居的发展潜力,来自于人们在生活方式和家居需求上的快速变革。仅仅在几年前,人们对家居设施的关注点还停留在追求单个设施功能和性能的提升上。但智能化技术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为家居设备和设施的进化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首先,种类更多、功能更强大的智能家居设备开始不断走进人们的家庭。广泛采用了各类传感器和智能决策系统、自适应系统的智能家电、家居机器人以及各种智能娱乐、照明等系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舒适的生活体验。例如,采用了视觉传感技术和图像匹配算法的家用清洁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识别所处环境,自主选择路径和清扫方式;而操控的方式,也由手动操作转变为通过远程移动终端操作,并不断集成了声控、手势操作等人机交互的新方式。

正是这些智能家居技术的大量涌现,使家居从智能设备走向智能生态的模式转变成为了可能。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原本独立运作的各个家居设备和子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无缝的互联互通及智能化协同,从而提供更加主动、完善的家居体验。比如,不同的家居设备可以共享通过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测绘并不断更新的家居地图,并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生活场景,分区域自动调节温控、照明、安防等系统的应用模式和协同模式。用户对家居系统进行操作,也不再需要直接指定具体参数,而是发布更加简要的指令,由家居生态系统通过模式识别等技术支持的算法进行自主决策和任务分配。这种家居生态系统的整合,将成为近一段时期内智能家居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

智能安防:新技术新标准引领变革

在智能安防领域,推动安防监控技术智能化发展的动力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概念的大规模兴起。现代城市公共治安管理和商业安防需求的日益扩展,也对安防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及智能化功能的扩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利用安防系统前端的数字化监控技术和后端的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可以对监控区域内的各类对象进行主动识别及智能跟踪,结合不断实时更新上传的云端视频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在更广范围内的协同安防及预警,并同时对多个、多种类目标对象进行监控识别和数据处理。传统的通过人工分析观看监控录像获取信息的方式将很快会被这种自动化的数据分析模式所代替。

为这些先进安防功能提供支撑的,正是一系列创新技术趋势。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标准代替模拟化标准,以及更加高清化的视频采集,为安防大数据的云存储、云计算及其智能分析、深度挖掘提供了更广泛的推进基础。另一方面,无线数据通讯、物联网技术则为拥有远程、跨区域安防需求的公共安全机构和大型企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利用整合了智能化技术优势的安防产品及系统,赢得城镇化大潮下迅速扩张的安防市场,将成为诸多安防产品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商的关键利好。

智慧医疗:改善诊疗体验,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近年来,大健康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深入人心,标志着人们对诊疗保健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渐从被动性、应对性的就医诊疗,转向主动性、常态化的预防性保健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庞大、不断升级的就医需求也推动众多医疗机构尽快通过智能化转型打破原有医疗设施、资源和模式的限制,为更多人带来更便捷、更优化的诊疗体验。

这些新的需求,都为一系列如火如荼的智能化技术带来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比如,针对现有就诊模式中患者集中、诊疗信息不同步、流程复杂等挑战,数字化的医疗解决方案可以整合移动终端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先进的诊疗信息化系统,实现患者就诊的全数字化流程和诊疗、病历信息的无缝衔接。患者从进入医院起,全程只需要佩戴一个手环,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就诊、检查、治疗,还可以随时得到智能医导系统的信息支持。这不仅大大改善了就诊的体验,也使现有医疗资源的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云技术,还可以有效改善以往医疗资源不平衡带来的挑战。例如,基于云服务实现的跨机构医疗数据集成和远程诊疗协作,可以轻松实现超远程会诊和诊疗档案的实时同步;今后针对一些疑难病症,还有望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先进服务进行辅助诊断,有效弥补年轻医疗人员在经验上的局限。

此外,对健康状态进行预防性监测的需求,同样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如虎添翼。比如,借助于配备了各种精确传感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各项健康参数,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接获预警。这些远程智能化设备,可以成为固定医疗机构服务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为全民健康的保障增加可行之道。

新兴智能技术提供广泛支撑

可以看到,以上家居、安防及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创新趋势,和众多新兴技术的快速转化和深化应用密不可分。不断增长的终端市场,也为相关领域的众多供应商带来了可观的盈利前景。

在这方面,大量智能设备的移动化、无线化趋势,为各类可以在窄小空间内进行微集成的微机电系统、微传感器系统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当前一些集成化很高的微系统,已经可以利用原来一个传感器的空间集成多种不同的传感器,大大扩展了智能产品在功能设计上的可能性。一些要求在免维护环境中长期工作的无线设备,也正在采用带有能量自采集技术的微系统,最大化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传统供电电池的依赖。

以上技术的成熟,也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的更广泛的应用。物联网正是依托于一个个智能节点的互联互通和卓越的大数据采集能力,为上层智能应用的各种高级功能提供自主决策的信息基础。各种集成在设备中自主运行的数据采集设备,搭配人工使用的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等于是为云端的“智慧大脑”连接了巨量的数据源。配合云计算及各类大数据解决方案,还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远程、跨区域智能应用,对以往靠人工很难实现的复杂运算和调度提供可能。

2016智慧家庭会议
2016智慧家庭会议


近年来,可穿戴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也成为了智能化新的技术支点。实际上,这些技术的逐步完善成熟,对于解决人与各类智能系统之间的人机接口意义重大。今后,人们不用再借助特定的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与智能化系统交换信息,而是可以通过随身佩戴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和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提供的虚拟化界面进行更人性化的交互,从而消除了智能化应用模式的制约。

依托开放平台,交流智能创新技术理念

当前,面向家居、安防及医疗领域的智能升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开放、优质的技术创新交流平台,探讨引领未来变革的新技术、新理念。在这方面,即将于2017830日深圳会展中心,与NEPCON South China同期举办的“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研讨会”及“物联网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就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畅享前沿技术交流、发现创新机遇的开放式平台。将有来自智能家居、安防及医疗各产业链的企业技术专家解读智能市场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并深入剖析最新的产业机遇。希望与会者能够利用这一平台,和诸多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共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携手推进和共享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听会之余,观众可在展会期间,接触电子制造行业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展品全面覆盖SMT 表面贴装电子制造自动化焊接与点胶喷涂测试测量等领域,打造华南地区的不容错过的电子制造行业盛宴。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