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集团入驻钱江世纪城核心区
导言:4月16日,总投资10亿元的传化集团新总部在杭州钱江世纪城核心区临江地块正式揭幕。这是传化践行“幸福员工”企业使命的又一大举措。当天,钱江世纪城智慧物流大数据创新中心同步揭幕。
新总部投资10亿为上万员工打造全新发展平台
4月16日,总投资10亿元的传化集团新总部在杭州钱江世纪城核心区临江地块正式揭幕。这是传化践行“幸福员工”企业使命的又一大举措。当天,钱江世纪城智慧物流大数据创新中心同步揭幕。
这是传化发展史上第四次总部升级,“与前三次搬迁一样,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揭幕仪式上表示。
新总部 -- 传化大厦与钱江新城隔江相望,地面层高37楼,可同时容纳10000人办公。这里不仅有更好的办公环境,还设置了健身房、员工沙龙、母婴室、咖啡吧和美食花园等改善员工生活的设施和场所。
新总部“垂直校园”体现传化以人为本、联接智慧
“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传化的总部经历了三次搬迁和升级,从最初家里的小作坊,到1994年跨过家门口的乡村小道、走向104国道,到1998年向南跨过104国道,每一次办公地点的变动,都折射出传化事业的创新发展,都推动传化事业迈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徐冠巨表示。
在新三十年的起点上,传化总部第四次升级,落址钱江世纪城。“新总部传化大厦与杭州钱江新城隔江相望,紧邻钱江世纪公园,环境极好。而且交通便利,位于地铁二号和六号线交汇处钱江世纪城站。”在传化大厦项目组组长徐迅看来,新总部突出的地理优势将更有利于传化吸引各类国际人才的加盟。据最近公布的一组全国人才流动数据显示,杭州人才净流入量高达8.9%,位居全国第一,超越北上广。
“垂直校园”,是传化大厦的设计理念。把分散式的大学校园以垂直的方式融合进了大厦之中,就像校园一样有教室、花园、运动场所、餐厅等设施。
这一设计风格源于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企业与人才的思考 -- “员工在企业不仅是挣钱,更重要的是要有事业的发展、知识的拓宽和阅历的积累。”
张欲平任职的传化物流学院,就设在传化大厦2楼。第一次来大厦的他被这里的设计吸引了,“我是第一次在一家企业里看到阶梯教室,还有课程讨论室,它能唤起员工对大学的回忆。”他说。
不仅在物流学院,整座大厦的设计中无处不透露着校园的概念。坐落在每一层办公区核心位置的‘智慧树’,仿佛回到校园在树下热烈地讨论;无处不在的开放式会议室,让创意的碰撞更活跃。员工在这种环境中将以更开放年轻的心态去构建传化的事业、规划自己的发展。
“‘垂直校园’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倡导学习与创造、合作与交流的人性化的办公空间,体现传化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联接智慧、创业创新的精神风貌。”徐冠巨认为。
80后员工占比达7成,互联网思维打造传化新时代
“现在有想法、有冲劲的80、90后已经成为了传化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传化要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徐冠巨说。
截至2017年3月,整个传化集团80后员工占比已达73.8%,在中层及以上干部中80后占比也达到了50%。而在传化物流,这一比例更高,80后员工占比达到了84.09%,中层及以上干部中80后占比达到了65.47%。
互联网出身的杜江华,目前就职于传化物流智能系统数据平台部。“没想到,制造业起家的传化,如今随处可见互联网元素。传化不仅业务在转型,企业文化也在转型。这从办公环境的变化就能看出来。”杜江华说,“这里随处可见的白板和无遮挡式的工位让头脑风暴更方便。这种开放式的办公环境缩短了Leader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沟通与交流更方便和高效。现在,团队里很少感受到上下级的区别,有意见随时可以提,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共创、共赢、共享”带着互联网思维的理念也在传化落地生根。目前,事业合伙人计划已在化工、物流、农业和投资等事业板块全面铺开,更多的员工正在成为传化的主人。
如传化物流旗下的易货嘀,是基于同城货运无车承运人概念的创业产品,通过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的创新与实践,用两年多的时间创出了全新的模式,目前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阵营。又如传化“绿科秀·绿科邦”,是传化内部孵化的首个创业公司,一群年轻人利用互联网打造了全国首个聚焦新农业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为新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者、为优质创意农产品和消费者搭建桥梁。
未来,传化大厦将作为“创新工场”的中心,联接全球智慧,为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全面的创业孵化服务,成为“物流、供应链、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摇篮,营造生产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作为一个已经走过了30年的企业,传化和传化人基因中的创业创新因子已经在传化大厦这个新起点生根发芽。传化大厦也承载着传化“幸福员工、成就客户、引领产业”的企业使命,宣告这个企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全新开始。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