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德国青年企业家联盟:如何选择安全食品供应商?
导言:2016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寒冬的到来和零售市场的低迷,竞争白热化的移动生鲜电商市场被普遍认为受限增多,增长点不被看好。
2016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寒冬的到来和零售市场的低迷,竞争白热化的移动生鲜电商市场被普遍认为受限增多,增长点不被看好。但事实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4亿快速增至2015年的540亿,面临万亿级刚性市场需求,而当前生鲜电商渗透率尚不到3%。由于生鲜类产品具有易腐烂、保鲜期短、受地域和季节限制大的属性,所以与其他品类的电商用户相比,生鲜电商的用户对品质持有更高的要求。
最近,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生鲜电商品鲜GO作为德国场安心食品赞助商,也许能够解释面对万亿级的市场需求,生鲜电商如何才能突破寒冬重围,挖掘市场需求的潜能。
G20上的生鲜电商
G20的食品无疑是国宴标准,但这个标准到底有多高?窥一斑而知全豹,G20德国青年企业家联盟现场活动对此进行了探讨。
2016年9月5日,来自德国的30多位青年企业家,齐聚在静安区延安西路129号华侨大厦9楼。此次圆桌会议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和商务合作”话题,青年企业家们分享了在不同领域的经验,共享取得的成果,推动创新和合作。
圆桌论坛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安心食品的保障。德国以“做事认真谨慎,把控食品安全严格”而有名,本次德国年轻企业家们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仍保持一贯的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所有的生鲜食材无农药残留、无过量化学物质、100%有机蔬菜以及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经过筛选,最后来自中国上海的品鲜GO生鲜电商平台被选定为其安心食品赞助商。
品鲜GO掌舵人 Markus 有幸被邀请到现场分享品鲜GO的特色。他提到品鲜GO与其他生鲜电商的不同之处在于非常严格的食品检测,是一家国内少见的始终坚持全品类检测的高品质生鲜电商平台。在座的青年德国企业家们相当认同这种严格的品控理念。他们通过现场品尝经检测的食品,亲自感受其安全度、新鲜度和美味度,肯定了品鲜GO的努力和付出。
一个做减法的“任性”电商
先来看一组数据:品鲜GO从团队组建到正式上线,用了整整1年半的时间。这1年半中,考察了465家供应商却只与其中47家合作;这期间开发了3000多种食材,只上线了300多种。
显然,这与市场上“攻城略地”、“唯快不破”的发展思路简直背道而驰。在其他平台极力用加法包装和拓展自己的时候,品鲜GO却在为“安心”做着减法:一切可能影响“安心”的因素都被“苛刻”地减掉。这些只有原生态环境才能培育的稀缺食材的生长环境是否优良?家禽的喂养方式是否天然?每一样产品,都必须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自验证。
除此之外,品鲜GO对检测的标准到了“任性”的地步 -- 这是一项不计成本的选择。主持品鲜GO入门体检的主考官,是国际检测巨头SGS和ITS,光是一个品牌一款大米的检测费用就要7000元,时至今天,品鲜GO已经在检测费上花费了172万。
德国人的严谨
要成为G20安心食品赞助商,需要多高的标准?这个标准尚未见到公开渠道的公布,但是品鲜GO的标准很量化:结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欧盟食品法规”品鲜GO设定的食材“体检标准”,选取了三者中最严格的值。涉及全平台粮油、蛋奶、蔬果、肉类、海鲜等八大类食品,近百个品种明细,严苛到每一项指标。
果蔬类要通过203项农残检测,甚至特地打造了食品安全实验室、现场品控实验室,承载了品鲜GO阳光品控体系中三大重要任务:入库产品检测、定时巡检及出库排检。凡是仓库新进食材,都必须通过重重筛查,才能获准上架。一旦发现不合格,100%拒绝入库,绝对不会进入品鲜GO的货架。
说到标准和执行的严格,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德国。所以,品鲜GO请来了德国人 Markus 掌舵,作为曾在德国、土耳其、中国等多地区任职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MBA,Markus 曾在西门子工作12年,主要负责制造、品控及战略等领域,严谨的作风确保品鲜GO的品控得以保障。
不忘初心和与时俱进
在严格把控质量和标准的同时,品鲜GO也在与时俱进,顺应着社会和技术的潮流。除了精细和高科技的检测、现场品控,物流配送也需要现代化手段解决。冷链配送是目前生鲜最成熟的配送技术,品鲜GO上海地区全程冷链配送,支持全国地区常温产品配送。
社交化、共享经济也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一直“慢工出细活”的品鲜GO在这方面并没有等待太久,马上将新增菜谱社交新功能,用户可以上传菜谱,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菜谱获得激励。
G20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了解和实践的机会。对于品鲜GO而言,正是让人了解并实践“让大家吃上一顿安心的饭”的初心的机会。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