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高铁新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导言:承袭在产业新城领域的十多年宝贵经验,华夏幸福汇集全球智慧,邀国内外30余家专注城市战略、产业研究及空间规划方面的顶尖公司,将国际成功经验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描绘出嘉善高铁新城的发展蓝图。而凭借对嘉善高铁新城的成功打造,“华夏幸福经验”再度被业界争相学习、借鉴。
承袭在产业新城领域的十多年宝贵经验,华夏幸福汇集全球智慧,邀国内外30余家专注城市战略、产业研究及空间规划方面的顶尖公司,将国际成功经验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描绘出嘉善高铁新城的发展蓝图。而凭借对嘉善高铁新城的成功打造,“华夏幸福经验”再度被业界争相学习、借鉴。
日新月异 嘉善高铁新城三年现巨变
虽是后起之秀,却已成为未来之星。在上海120公里半径范围内20个规划面积逾10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建成仅3年的嘉善高铁新城正日益崛起。
作为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位于长三角地理位置中心的嘉善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的美誉。一直以来,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在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2013 年4月,华夏幸福宣布与嘉善县人民政府合作,以PPP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嘉善高铁新城的投资开发运营,确立了“全球创新城市,宜游魅力水乡”的发展愿景,充分利用嘉善背靠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导入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将嘉善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的明珠。
而凭借在嘉善的夺目表现,缔造者华夏幸福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其对嘉善高铁新城的打造手法,不仅让嘉善高铁新城从蓝图开始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也因此成为业界争相借鉴与揣摩的标杆。
中西合璧 顶尖团队勾画产业升级蓝图
为了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秉承长达数十年的丰富产业园区开发经验之外,华夏幸福在嘉善高铁新城这一项目中注入了更多的国际因素。
在嘉善高铁新城仅有蓝图之初,华夏幸福即邀请了包括麦肯锡、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AECOM 在内的30余家专注城市战略、产业研究及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国内外顶尖专业团队,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成功的产业新城缔造案例,对嘉善高铁新城进行了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上等多方面的深度探讨。
在整体规划框架方面,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的全球咨询集团 -- 世界500强公司AECOM,作为业务涵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环境、能源、水务和政府服务等领域的业界翘楚,在嘉善高铁新城成型之前即给出了详细的《嘉善高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对区域功能分区、产业功能布局、门户形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划,以综合全球视野、本土认知、技术创新与专业知识的“AECOM 系统”为嘉善高铁新城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调。
同时,致力于顾问实业化的智囊型咨询机构 --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北京)有限公司也依托其独特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嘉善高铁新城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地产顾问服务及具备增值潜力的解决方案。
在规划设计、项目咨询及工程建设方面,华夏幸福选择了思纳设计中国系与 AS&P-德国阿尔伯特·施佩尔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联合公司。其中,思纳设计中国系是美国史密斯集团(Smith Group)在中国地区的项目运营体,在规划、建筑、景观、策划、项目管理方面获得许多设计经验和社会声誉。
创立于1964年的 AS&P 则是德国顶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公司。在嘉善高铁新城,拥有超过几十年丰富而全面国际经验的 AS&P 坚持“生态、经济和合理”的可持续的设计原则,给出了《嘉善高铁新城景观风貌及形象设计导则白皮书》的意见,从大生态、人文、建筑三个环境入手,对嘉善高铁新城在规划区内户外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公园、广场、道路、河道等)以及城市户外空间内相关元素如公共设施、标志标识等方面的设置进行了指导,给予 AS&P 在打造景观风貌、城市气质方面的宝贵经验,令嘉善在这之后的发展中,保持了独特的人文气质。
资源汇聚 开放性平台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瑞银研究报告曾经指出,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模式天然具有开放性的平台属性,能够聚集、整合多样化的商业、产业、资本等外部资源,衍生出各色各样的传统业态和创新业务,进而使每座产业新城都成为一个搭载多样化商业形态接口的开放性平台。
而因为定位与打造的高标准、高起点,加之擅长对各类优质战略资源的整合,华夏幸福已经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对嘉善高铁新城进行了令人瞩目的高品质开发建设。不仅确保了项目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层面能够汇聚全球智慧,更秉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深入研究城市、区域的发展需求,不断建设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构建起一个融合国际国内、院校企业等资源的创新孵化生态体系,再度树立了一座城市资源增值和城市发展最优化运作的标杆。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